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全球液晶面板行業醞釀中國大洗牌

全球液晶面板行業醞釀中國大洗牌

2012/07/19

PRINT

      在液晶面板市場上,中國企業正在迅速成長壯大,其中最受關注的當數最大的京東方科技集團(BOE)。其大型面板的全球市佔率已經超過夏普,升至第5位。該公司並不單純依靠壓倒性的成本競爭力進行量産,還在加緊開發有機EL(電致發光)面板等新一代技術。下面我們近距離感受一下受到日韓台各大機電企業關注的該公司最新工廠的實力。

京東方的北京液晶面板工廠
      從北京機場開車向西南行駛約30分鐘,在寬廣的工業園區,京東方最先進的大型面板工廠突然映入眼簾。這座去年12月投産的新工廠使用第8.5代(2200毫米×2500毫米)玻璃基板,由日本和美國生産的最先進製造設備堆得到處都是。在高度自動化的生産線上,幾乎看不到工作人員的影子。

      該工廠量産的大型面板用於40英吋以上的電視機。在顯示生産線運轉狀況的螢幕上亮著代表「運轉正常」的綠色指示燈。生産線負責人自信地説:「正品率也在提高,開工率很快就要達到滿負荷生産」。

      40英吋以上超大型面板以前都是由日本、南韓及台灣的企業生産,京東方是中國大陸企業首次量産40英吋以上的面板。中國企業正式進入這一領域,對於日韓台面板廠商來説,意味著價格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

      液晶電視的成本有7成來自於面板,如何更便宜地生産直接關係到産品競爭力。由於中國的人工費較低,在工廠建設與研究開發方面享受政府的優厚補貼,因此和日本相比有著壓倒性的成本優勢。儘管京東方未公佈生産成本,但出身美國IBM、曾在中國面板企業昆山龍騰光電(IVO)擔任副董事長的橋本孝久説:「夏普在中國生産面板的話,中國廠商不會獲勝,但只要夏普一直在日本的堺工廠生産,中國面板廠商就不會輸掉」。
 
      京東方成立於1993年。2005年在北京設立了第5代玻璃基板工廠,並在之後的7年時間內陸續啟動了3家工廠。目前正向全球電子廠商提供面板。2011年的銷售額約為127.4億元。涉足40英吋以上大型面板業務是想從電視及個人電腦螢幕用途等普及價位産品為中心的業務實現轉型。

        除此之外,京東方在工廠附近的的研發中心還正在推進尖端技術研發。5月底,在北京市內舉行的工業製品展會上,京東方展區人頭攢動。該公司展出的是用於智慧手機等的有機EL面板及3D電視等。雖然目前尚處於開發階段,但已經具備較高的完成度。

        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這樣強調「希望證明在品質方面也具備較高的技術實力」。京東方預定2013年在內蒙古自治區啟動有機EL面板工廠。另外還計劃建設使用氧化銦鎵鋅(IGZO)的大型工廠,在技術實力方面也步步緊追日韓台企業。

        液晶電視的價格競爭日益激烈。苦惱于業績惡化的夏普接受了台灣鴻海的出資就頗具代表性。曾經1英吋1萬日元的液晶電視價格如今已經降到接近1千日元。面板成本下降將影響各公司的生死存亡。

       面板雙雄南韓三星電子及LG螢幕將生産轉移到中國也是順應了這一潮流。據美國DisplaySearch稱,2011年中國電視供貨量大約為4452萬台,首次超過北美及西歐等,位居全球首位。成本低的生産基地,全球最大的需求地——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可以説中國將是液晶面板業重組的震源。

       天馬微電子及維信諾(Visionox)……,由於包括京東方在內的中國面板廠商迅速成長,日本組裝廠商也開始接觸,日本大中型電子企業高管頻頻到訪京東方北京總部,多次進行電視及筆記型電腦等使用的面板採購談判。

        在日本國內自主生産面板的夏普和松下目前在普及價位産品中,也通過使用海外廠商的面板來抑製成本。進入2012年之後,日本家電廠商開始出現旨在重組電視業務的新動向,比如索尼解除了與三星電子的面板合資,另外夏普決定與鴻海進行資本合作,日本與中國各公司很有可能進一步加深合作。

        南韓及台灣的企業目前也在縮小與中國企業的距離。南韓LG螢幕5月在廣東省廣州市開工建設第8.5代玻璃基板新工廠。中國地方政府佔出資比例的20%,中創維集團佔10%。台灣友達光電公司(AUO)在蘇州市建設了第8.5代工廠,也是與當地企業合資。

       中國一位面板廠商的高管説:「雖然購買裝置能在某種程度上提高技術水準,但要以較高的成品率製造高品質産品,還略有欠缺」。對於中國企業來説,與日韓台企業合作,也有望獲得尖端製造技術。

       對於日本國內各家電視公司來説,在海外市場擴大銷售額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但在中國市場,由於關稅等的影響,很難在出口方面維持競爭力。一名日本家電廠商的管理人員稱「要進入中國市場,只能與當地企業合作,建設工廠」。面對擁有13億人的中國市場,包括日本企業在內,各公司之間的競爭似乎將愈演愈烈。

   (指宿伸一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0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1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