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25 星期三

  • 0430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2)在戰亂的中國求生

我的履歷書——李文正(2)在戰亂的中國求生

2018/05/03

PRINT

     1929年5月,我在荷蘭屬東印度的爪哇島出生。當時叫「印尼」的國家還不存在。位於爪哇島東部的高原地帶瑪瑯地區是我的出生地。父親李亞美從中國福建省來到瑪瑯的巴圖(現在是巴圖市,從瑪瑯縣獨立出來),一個療養勝地,在那裏經銷爪哇島的傳統布料「巴迪布(Batik)」。

 

     我在瑪瑯出生5個月後回到中國。當時,接到在福建省生活的祖父患病的消息,父親帶著我和母親回老家探望。父親是家中長子,很掛念留在福建的家人。我上面有4個姐姐,她們都在中國出生,留在老家。

 

   父親的老家在福建省莆田縣(現在的莆田市)江口鎮新店村,位於福州和廈門的中間。莆田過去被稱作興化,背後群山連綿,前面有廣闊的大海,耕地很少。興化人為尋找活路,紛紛奔向現今的印尼和新加坡。

 

   當時出入境管理不像現在這樣嚴格,人們在中國和東南亞之間頻繁往來。父親1918年19歲左右時離開村子前往印尼,出國前父親和母親已經結婚,而且有了孩子。父親先是獨自在中國和印尼兩地往來,後來才把母親叫去瑪瑯生活,然後生下了我。

 

我和妻子在出生地的印尼巴圖老家

 

   患病的祖父在我們回老家之後不久撒手人寰。為了照顧祖母,母親留在老家,父親一個人回到瑪瑯。我和母親開始了新店村的生活。新店村住著約200戶人家,人口上千。村裏人都跟我一樣姓李,只有一家姓陳。

 

   那時候,中國的村子是由同姓的宗族聚在一起,團結起來維持生計。父親的祖先從事木匠工作,先祖遷到村子後,到父親這一輩是第6代。據説祖父那一代擁有2公頃耕地,是村裏第2富裕家庭,還向村民放貸。

 

   當時,中國處於戰亂時代。南京雖擁有國民黨政府,各地軍閥實際上仍保有實力。在福建省,武裝勢力猖獗,北部的軍隊和南部的軍隊展開了拉鋸戰。新店村靠近連接福州和廈門的道路,時常面臨危險。

 

   只要戰鬥打響,軍隊必將經過村子附近。對於村民來説,軍隊是可怕的。每次軍隊靠近,村民們都往山上逃。他們躲在山上的墓穴裏,一聲不響地等待軍隊撤走。那時每一、兩個月就有一次戰鬥,村民們每次都要躲起來。

 

   到了晚上,出沒的土匪也很嚇人。村裏的居民都是沿著狹長的道路居住,他們在道路的兩頭建造堡壘,用以防範敵人的入侵。村民們還每晚輪流值夜看守,以防備土匪。由於土匪之間也有爭奪,有時還會發生槍戰,為了自衛,村民們似乎也都有了槍械。

 

   在戰亂持續、治安極度惡化的背景下,祖母開始擔憂我的前途,希望身在瑪瑯的父親能儘快把我接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3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1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