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併購或許不是企業最好的投資

併購或許不是企業最好的投資

2012/07/30

PRINT

    日經新聞 産業部副部長 中山淳史:受歐洲財政危機影響,全球資金流動性都在惡化。但日企卻在積極進行海外投資。接二連三的併購(M&A)就是佐證。

    7月初日本廣告巨頭電通表示將斥資約4000億日元收購英國安吉斯集團。電通高管在記會上表示,安吉斯「在俄羅斯和印度等地有營業網點,在網際網路廣告領域也擁有雄厚實力」。可以看出日本廣告人強烈感到隨著客戶企業紛紛將戰略重心向海外轉移,如果只在日本發展將遭到淘汰。

    不算東京電力公司國有化和日本各大商社的資源權益投資在內,電通此次的併購是日企今年最大規模。5月時,丸紅曾宣佈斥資2860億日元收購美國穀物交易商Gavilon,時隔僅2個月,今年的日本「併購王」就已被刷新。

     環顧全球,在經濟低迷背景下逆市投資的企業除日本之外其他國家也不在少數。但還有一些企業雖然擁有大量現金儲備,但使用方法卻明顯不同。

     例如美國蘋果公司。該公司通過銷售智慧手機等産品積累的現金儲備換算為日元將達到數萬億,去年的金額甚至已經超過了美國政府持有的現金餘額。不過,雖然蘋果相關人士稱這些資金「準備用於併購」,但還沒有看到讓世界震驚的收購。

     在智慧手機等領域與蘋果平分秋色的南韓三星電子也是如此。聲稱「10年後不想落後於中國企業」的李健熙為改變如今偏重半導體、手機和電視的經營模式,提出進行大規模投資戰略,但卻很少提到「併購」這一説法。

     南韓現代汽車的做法也耐人尋味。該公司此前曾熱衷於將日本汽車分解後進行徹底研究,而最近數年來卻開始尋求與日本汽車廠商不同的發展道路。例如將研發費用控制在銷售額的2%多一點,僅為豐田汽車和日産汽車(4~6%)的一半左右,也很少進行併購。其資金倒是更多地用在工廠自動化投資、行銷以及設計等方面。

     掌管整個現代集團的鄭夢九説:「市場在不斷擴大,已經沒有時間慢慢培育尖端技術和人才」。例如電動汽車即使能夠得到普及,也要等好幾年甚至10年。那眼下就不應該過多投入研發資金,需要時買技術就好了。這就是現代的思維。

     據東京大學一個研發小組介紹,蘋果和現代汽車擁有巨大經營規模和影響力,卻不進行企業收購,其自身自主的專利數量也很少。資金均集中於爭奪市場時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技術和行銷上,不足部分採用交叉授權和從其他企業引進等方式加以解決。這種經營模式開始成形。

     蘋果和南韓企業迅速崛起是在大約2000年以後。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數位革命的發展使得高度智慧財産權也無需投入鉅額開發費用或進行併購即可入手。

     全球併購熱情體現了走向全球化的決心。不過,很難説僅靠併購的規模和數量就真正提高了經營能力,應該尋找有效提高競爭力的資金使用方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3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1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