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歐洲,帶著假面具

歐洲,帶著假面具

2012/07/27

PRINT

       盛夏的歐洲再次陰雲密布。受西班牙地方政府危機影響,南歐國債隱憂再現,希臘脫離歐元區觀點再次泛起,6月底歐元區首腦達成的市場穩定對策也開始失效。為度過歐債危機,各國雖然表面團結,但卻各有算盤。歐洲各自為政的傳統痼疾漸漸顯露。

地方財政危機

       歐元區財長7月20日正式決定將向西班牙銀行業提供最高1000億歐元的資金援助。作為金融安全網的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決定向資金短缺的銀行業注資,這原本是個利多因素。但當日西班牙10年期國債利率卻上漲了0.2個百分點,25日年利率甚至一度升至7.7%。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方危機。普遍認為,受房地産泡沫後遺症影響,瓦倫西亞州和加泰羅尼亞州爆出財政危機,最後將不得不向西班牙中央政府請求資金援助。

       而金融面的不確定性也使局勢雪上加霜。歐元區最初宣佈援助西班牙銀行是在6月9日,而做出正式決定還需要1個多月,最後確定注資金額更是要等到9月。銀行股和劣後債的持有者勢必會陷入虧損,這也成為一大令人擔心的因素。

       「必須打破銀行和政府部門之間的惡性循環」,6月29日在歐元區首腦聲明中出現這樣的表述後,市場曾一度回歸平穩。聲明內容包括,歐洲穩定機制等將向危機國銀行直接注資和購買危機國國債。市場認為這是一份連一向謹慎的德國都接受的「令人吃驚的協議」。

       這種惡性循環目前正在上演。曆盡艱辛所達成的重要協議的實施也受到威脅。大和證券資本市場歐洲區的Tobias Blattner 表示,「還沒有找到應對危機擴大的有力武器」,顯得束手無策。

       例如直接向銀行注資,首先要有監管歐元區銀行的「銀行同盟」。首腦協議於去年年底之前就已經達成,但監管對象等內容尚不明確,實施日期至今仍是未知數。
 
       歐洲穩定機制也沒能于原定的7月1日成立。在德國出現了以歐洲穩定機制條約違反憲法的官司,聯邦憲法法院將判決下達日期推遲至9月12日,因此條約批准也被迫延後。受一國事務影響而導致整個計劃推遲的情況越來越多。

       在歐元區財長會議上,歐元集團主席容克抱怨「歐元區有17種民主主義體制」。在面對歐洲全局問題和本國具體問題上,各國首腦內外有別的姿態也是事實,事態日趨複雜化。

南北歐裂痕加深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接受市場穩定對策後,遭到了國內媒體的強烈抨擊,《明鏡週刊》報導稱之為非常失敗。7月5日,來自德語圈的172名學者發表了聯合抗議聲明,稱「銀行同盟共同擔保歐元區銀行債務,令人非常擔憂」。

       而德國一家著名報紙卻在一週後的調查報導中指出「梅克爾並沒有失敗」。文章指出在市場穩定對策上妥協是外交手段,義大利總理蒙蒂只不過是取得了表面的勝利。

       先給世界以讓步的印象,然後對給國內解釋説沒有讓步,這就是梅克爾的艱難處境。高盛集團資産管理公司董事長奧尼爾吃驚地説:「首腦會議上的聲明和向本國的説明完全不一樣」。

       重視經濟規律的北歐芬蘭和荷蘭首腦在磋商後公開表示,「基於金融安全網的國債購買對策令人無法接受」。聲稱希臘脫離歐元區「已不再可怕」的德國副總理羅斯勒的表態,也顯示出南北歐的裂痕正進一步加深。

       目前梅克爾總理正在進行為期約3周的休假,25日還觀看了拜羅伊特音樂節的開幕式。盛夏中人心惶惶的市場與養精蓄銳的歐洲最強國的總理,這更加反襯出歐洲的亂局。

(日經新聞 歐洲總局編輯委員 菅野幹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5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