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持續放緩過程中,「地方版4萬億」計劃浮出水面。這一稱呼源自中央政府在雷曼危機後實施的高達4萬億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圍繞「地方版4萬億」計劃的可行性和功過的疑問在持續發酵。
拉開「地方版4萬億」序幕的是中國中部的湖南省長沙市。7月下旬,長沙市公佈了包括195個項目、投資8292億元的城市開發計劃。緊接著,西部的貴州省也表示正在討論一項在今後10年內投資3萬億左右的計劃。僅將這兩者加在一起,就接近「4萬億」。
中國政府自2000年以後,加大了以「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為名的開發內陸地區的力度。中國希望以內陸地區取代此前持續拉動經濟實現高增長的沿海地區,加快開發發展緩慢的內陸地區,以建立新的經濟增長火車頭。
將西部和中部加在一起的內陸地區的地區生産總值佔全國的比重在2005年不到36%。到2011年已經上升至接近40%。在中國經濟中,內陸地區所佔的分量正在增加,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但目前卻沒有跡象表明中央政府在積極主導長沙市和貴州省的計劃。原因何在?
因為一旦踩下投資的油門,中央政府就難以對地方進行控制。在雷曼危機之後,中央政府主導實施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因此中國經濟實現了V字型復甦。但國有企業的大規模投資也出現激增,從而導致了産能過剩,鋼鐵和水泥等行業至今仍面臨供應過剩的困擾。
此外,目前還存在房地産泡沫重燃的擔憂。以西部地區的內蒙古自治區為例,自2005年前後持續實現了快速增長。在呼和浩特市發生了在機場等客的計程車司機不願意去城市中心地區的罕見現象。因為通往市中心的主幹道到處都在施工,計程車司機説「交通堵塞非常嚴重,拉活很難賺到錢」。
 |
圖為鄂爾多斯市完工後無人入住的高檔住宅區 |
同樣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市新建的康巴什新區也掀起了房地産投資熱潮,成為迄今為止很少有人居住的高層公寓鱗次櫛比的「鬼城」。
中央政府希望避免生産過剩日益加劇,防止房地産行情出現過熱,同時增加投資支撐經濟增長。出於這些考慮,中央政府屢次否認將再次推出4萬億刺激計劃,但與此同時卻又反覆強調稱當前重要的是促進投資的合理增長,彰顯了中央政策的搖擺不定。
可以説,長沙市等地方政府鑽了在經濟政策上猶豫不定的中央政府的空子。地方政府認為為促進經濟增長,從短期來看只能依賴基礎設施投資,所以預先設計好具體的投資項目,營造「投資的合理增長」印象。
所以,相繼出台的「地方版4萬億」計劃都是口號先行。對此,野村國際(香港)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指出,這些計劃存在資金籌措不確定因素。
以長沙市的計劃為例,估計大部分資金將來自金融機構,但國內媒體的觀點出現了分歧,證券時報認為如果用5年左右時間,籌措8000億元的財源並非高不可攀的目標,第一財經日報則認為如果這樣,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將進一步加劇。
至今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東部沿海地區這一縱向主軸。然後沿著對沿海地區發展非常重要的運輸通道長江等河流,輻射橫軸地區,因此被稱為「T型增長」。而內陸地區的開發將構建新的增長縱軸,從「T型增長」轉變為「H型增長」。
但是,如果僅僅依靠政府投資,就難以培育民營企業等新經濟主體。在地方黨代會告一段落後,形成了在新體制下推出自主投資計劃的政治環境,「地方版4萬億」的出台也存在一定的政治因素。能否構建出「H型增長」的強勁縱軸?這關係到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的關鍵。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