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莫斯科支局 石川陽平:俄羅斯總統普丁7月9日在莫斯科舉行的俄駐外外交官等的會議上進行了演講,普丁發洩了強烈不滿,稱俄羅斯的形象經常被「妖魔化」,並未反映俄羅斯的真實現狀。普丁強調不僅是軍事實力,還要在外交活動中積極利用文化和經濟等俄羅斯的「軟實力」。但這樣的形象戰略似乎正在遭遇挫折。
 |
謀求在外交活動中利用軟實力來提升俄羅斯形象的普丁總統(7月9日,莫斯科 kyodo) |
據國際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發佈的今年各國好感度調查顯示,表示對俄羅斯有好印象的受訪者比例在歐美各國出現了急劇下降。在美國和英國,相比去年均下降了12個百分點,分別降至37%和38%。在德國下降了14個百分點,至33%,而在法國則下降了17個百分點,降至36%。
在執政4年的梅德韋傑夫政府結束任期後,5月再次上台的普丁新政府無疑導致了俄羅斯好感度的下降。
加強取締要求普丁總統辭職的反政府示威遊行、陸續出台反民主的法律、對在首都莫斯科東正教大聖堂歌唱「聖母瑪利亞驅逐普丁」的女子龐克搖滾樂隊「暴動小貓樂隊」成員作出監禁2年的有罪判決……
這樣的威權主義政治手段在歐美被認為是「異類」,是難以理解的。這可能導致俄羅斯難能可貴的「軟實力」化為泡影。
俄羅斯擁有古都聖彼得堡等為數眾多的世界遺産和豐富的自然風光,但在去年,訪問俄羅斯的外國遊客只有230萬人,僅為日本的約1/3。
為扭轉旅遊産業的長期低迷局面,俄羅斯聯邦旅遊局於8月中旬公佈了與俄羅斯國旗同樣為白、藍、紅3種顏色的旅遊宣傳標識。在今後6年中,為振興旅遊産業,俄羅斯計劃投入100億美元以上。但如果讓俄羅斯民主化進程遲緩的事件發生,投入的資金和努力就會打水漂。
雖然同樣屬於基督教世界,但「文明的西歐人」和「落後的俄羅斯人」這一偏見根深蒂固,造成了難以逾越的鴻溝。
在活躍於20世紀初的英國作家約瑟夫·康拉德的小説《在西方的注視下》中,書中人物感嘆道,「對於俄羅斯人的特性,至今仍然欠缺完全的了解」。
到約20年前為止,俄羅斯仍然在推行與西方各國不同的政治體制,因此與西歐之間形成了隔閡。
普丁新政府只要繼續推行反對民主化的政治舉措,就很難實現相互理解。普丁不知道明不明白自己是影響俄羅斯國家形象的最大因素。
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