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國的信用消費要小心

中國的信用消費要小心

2012/09/11

PRINT

       日經中文網 吉田忠則:如何才能讓老百姓放鬆"錢袋子"呢?在經濟增長放緩的中國,作為替代出口的經濟增長火車頭,內需正在被寄予厚望。為刺激個人消費以增加內需,中國想到了一個奇招,那就是促進信用卡的使用。


 
       中國用「信用消費」來稱呼利用信用卡和貸款購物的行為。據新華社《經濟參考》等媒體的報道,作為中國政府將於年內推出的消費刺激政策的核心,有可能積極鼓勵信用消費。預計將出台補貼貸款利息、降低消費者負擔的刺激政策。

       阻礙中國消費擴大的因素是分配的不公和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導致對未來的擔憂,不少中國媒體認為這是有待於長期解決的課題,但將信用消費視為提振經濟的「特效藥」而寄予了厚望。

       銀聯卡發行數量目前已經超過20億張,但在中國國內發行的銀聯卡大多數均為借記卡。使用借記卡時只能在帳戶餘額範圍內進行結算。雖然無需使用現金,但在刺激消費的效果方面,與現金購物基本沒有差別。

       而中國的信用卡發行數量也已經達到了3億張,規模與日本基本相同。但如果考慮到中國人口約是日本的10倍這一點,就很難説得到充分普及。這意味著,中國雖然已經在國內生産總值(GDP)方面超越了日本,但經濟和消費結構仍有待進一步發展。

       「房奴」這個詞語雖然會讓人聯想到悲慘的平民生活,但老百姓在購買住房時需要償還數十年貸款的現象在日本是理所當然的現象。由於以前中國在購買住房時無需背負如此沉重的貸款負擔,因此「房奴」這個説法是對貸款負擔沉重的抱怨。

       作為經濟刺激政策,信用消費已經開始受到期待。的確,與僅在汽車和家電等特定領域鼓勵消費不同,在更大範圍內刺激消費或許會産生效果。不少中國媒體都在鼓勵消費者用明天的收入實現今天的消費。

       但作為日本人,我對此有一絲的不安。上世紀80年代,消費者個人信貸導致的個人破産在日本成為社會問題。當時,日本相關各行業雖然都採取了嚴格的共用個人信用資訊等在內的授信管理,但隨著經濟不斷惡化,多重負債和個人破産都不斷發生。

       中國是將鼓勵信用卡和貸款消費作為經濟刺激政策,這與日本有些不同,或許可以防止社會問題的發生。中國銀行系統的媒體《金融時報》飆到政府非常重視消費者個人信貸的發展,同時也呼籲應建立風險管理體制。信用消費放大經濟放緩導致的混亂的可能性不能忽視。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2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