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領土主權問題上,中國和南韓已經開始顯示出聯合對日施壓的跡象。25日,台灣多艘漁船進入日本主張的領海內,台灣也開始顯露出對日本的不滿。相關國家和地區在東海構建「對日包圍網」的可能性浮出水面。
 |
中國海軍25日正式配備的第一艘航母(圖/新華社-kyodo) |
中韓兩國外長在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于24日舉行了會談。韓聯社報導稱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表示,如果有關國家不具備正確的歷史認識,將可能對東北亞秩序造成影響。南韓外交通商部長官金星煥則表示,「中韓雙方均認為,有必要利用聯合國的舞臺讓全世界了解正確的歷史」
中韓兩國已經確定在與日本之間存在的歷史問題上保持合作。
2010年發生日本巡邏船與中國漁船衝撞事件時,兩國也曾發生對立,當時周邊國家和地區均保持了中立。對進入專屬經濟區(EEZ)進行非法捕撈的中國漁船感到頭痛的南韓還曾與日本聯手加大了批評中國的力度。
但此次中韓聯手對日施壓。同時,25日台灣的漁船進入日本主張的領海,使得東海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溫。
此前中國反覆重申對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擁有領土主權,而在最近則開始表示日本通過侵略戰爭侵佔了該島。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意圖是在歷史問題上與南韓保持步調統一,並將歷史問題與領土問題聯繫起來對日本施壓。
南韓也認為,要抗衡日本與中國聯手是上策。有分析認為南韓看準海洋權益將成為聯合國大會的焦點之一,因此正在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台灣在與中國大陸同樣訴諸於歷史與領土問題的同時,還開始主張漁權。
不過,各國和地區的利害關係並不一致。針對日本實際控制的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中國的意圖是向國際社會宣示自己具有正統權力。與此相對,南韓實際控制竹島(南韓名:獨島),因此南韓的真實想法是力求息事寧人,避免事態發展到提請國際法院進行仲裁的地步。
中韓之間也存在圍繞東海岩礁的領土爭端的火種。中韓到底能合作到什麼地步,目前仍充滿未知數。
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島田學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