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履歷書——李文祥(8)在日本6年找到人生目的

2021/07/12


      通過在協光擔任採購員,我領悟到了做生意的樂趣。對於聽從父親的安排,開始幫忙打理家業的我來説,外派大阪工作的6年讓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此同時,在大阪生活時經歷的一切都讓我感到新奇。想回顧一下當時的生活。

   

      我最初住在與奈良縣接壤的東大阪的瓢簞山。協光租了一棟獨門獨戶的房子,我和更早來到日本的泰國老員工住在一起。房子裏沒有通城市燃氣,於是第二年搬到了大阪的南部,也就是現在的住吉區帝塚山。協光在這裡買了一塊地,在上面蓋了宿舍。後來聽説協光把房子賣了,賺了不少錢。

    

     當時我早上6點半出門,8點到公司。傍晚5點下班,如果沒有聚餐的話,6點半就回宿舍了。在泰國,上下班時間不固定,因此有規律的上班生活讓我感到十分新鮮。

   

     宿舍裏請了一位「歐巴桑」的阿姨做早飯和晚餐。基本上都是些米飯配味噌湯、燉菜、炸貨等家常飯菜。偶爾會做我喜歡吃的壽喜燒,令我非常期待。

    

     每當我想念泰國菜時,就會蘸上稱為「魚露(Nampla)」的魚醬吃。當時大阪還沒有泰國餐廳。東京銀座有一家,我出差時經常光顧這家餐廳。

    

      有泰國批發商等來日本時,我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擔任他們的導遊。吃飯時經常去「Suehiro」用牛排款待他們。當時大概是400日元。還有壽喜燒和天婦羅。來自泰國的客戶都很喜歡。

    

      初來大阪時,我完全不懂日語。在協光公司裏,我通過寫漢字與人交流。員工中有一位叫若林的中年人,曾在中國長期居住。他中文流利,經常在工作中和我搭檔。我的日語會話是跟他學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則是在書本上自學的。後來日語在與合資的日本企業建立關係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大阪工作時,午間休息經常下圍棋

 

      我的圍棋也是跟著若林學的。每天吃午飯時,他都會陪我下棋。圍棋不可能100%獲勝。某個局面只能讓給對方,通過另外一個局面打敗對方。要避免犯下在戰場上獲勝而輸掉整個戰爭的愚蠢錯誤,需要擁有戰略、決斷和大局觀。看來這和做生意或做人是相通的,圍棋讓我非常著迷。

     

      雖然我畢業於舊制中學,但有人問到學歷時,我會回答「畢業於心齋橋大學」。當時我在工作上有了很多領悟,也接觸到了日本的傳統和文化。在大阪經歷的一切是無可替代的寶貴財産。

     

      無論多麼重要的日子,也終有「畢業」的一天。在協光,有人提議在泰國開設分公司。這樣一來,我就沒有必要作為聯絡員留在大阪了。日本企業方面也開始主動尋求進駐海外的機會,希望跳過協光直接與協成昌做業務。另外,協光內部的晉陞競爭導致了一種陰險可怕的氛圍,這讓我感到厭惡。後來,父親把協光的股份轉讓給了合夥人岡田,從此退出了這家公司。

     

      那時我已經23歲了,在大阪生活的時間已經佔到之前人生的四分之一。我要把在日本學到的東西帶回去,在泰國展開工作。這種想法逐漸清晰起來。

    

      我回泰國並不是被父親叫回來的。而是自己作出了回泰國的決定,並得到了父親的同意。1960年,我離開了充滿青春回憶的大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