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13)泡麵成為泰國國民美食

我的履歷書——李文祥(13)泡麵成為泰國國民美食

2021/07/19

PRINT

      以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的經濟增長為契機,泰國人的生活快速走向現代化。喜好的變化也表現在飲食生活上,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商機。在麵包、零食、調味品及飲料等領域,也跟日本企業有很多合作。

   

     不過,我們涉足食品行業始於泡麵,合作企業是台灣企業。

 

     提出這個建議的是跟我父親有交情的曼谷銀行支行長。這個人出差經常去台灣,聽他説「那裏的人非常喜歡吃泡麵,製造泡麵的企業想進入泰國市場」。

  

     1972年,台灣的統一企業與協成昌合資成立了生産泡麵的企業「泰國統一食品(TF)」。在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地區建立了工廠。統一負責經營,協成昌負責銷售。

  

      最初非常難做。味之素的「養養(YumYum)」等4家企業率先進入泰國市場,我們進入比較晚,還不僅僅如此。當時泡麵的價格是1袋4泰銖。而在屋頂上吃的泰式拉麵1碗只要1.5泰銖。

   

      給我們帶來打擊的是國際形勢。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一度斷絕的中美關係開始恢復正常,亞洲不得不重新考慮對華政策。泰國也萌生了與中國大陸建交的想法,但這意味著要與台灣斷交。擔心風險的統一從合資企業撤資,説要改成技術支援。泰國與中國大陸後來在1975年建交。

  

      TF只能由協成昌接手經營。父親指定了從初創期就同甘共苦的披潘·帕良衛。他自己也有出資,1973年就任社長。他比我小2歲,當時是34歲,現在82歲,仍很健康,擔任副董事長。

   

      於是,我們捲土重來。首先是改變商品名稱。原來跟台灣一樣叫「統一」,但根據剛從美國學習行銷回來的弟弟李文鑒的建議,改成了「MAMA」。寓意是在時間緊張的早上,用熱水泡3分鐘就可以吃的泡麵帶有濃濃的媽媽味道。

 

在製麵工廠(右側為筆者)

  

     我們還改變了風味。取代普通的豬肉味,開發出了肉末(辣炒肉末)及冬蔭功湯(酸辣蝦湯)等泰國風味的商品。

    

     泰國人還不太習慣吃泡麵。於是,我們推出了大型試吃活動,用6輛卡車花1年時間在泰國全國巡迴開展。新商品的目標是年輕的消費群體。早上,我們將卡車停在大學和高中門口,向上學的學生做宣傳「快捷、方便、好吃」。

    

      時間和競爭解決了價格貴的問題。泰國的物價迅速上漲,原來一碗只要1.5泰銖的泰式拉麵短時間內漲到了5泰銖。而MAMA與養養(YumYum)等存在競爭,因此定價為4泰銖。銷售爆發式增長,10年後佔據了一半市佔率。MAMA不知不覺成了泰國的「國民美食」。

    

      正如讀者所知,1958年開發出全球首款泡麵的被認為是日清食品創始人安藤百福。日清食品與協成昌集團後來結緣。1994年成立了合資企業,開始在泰國生産「Cup Noodle」,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日清食品對協成昌出資5%。

   

    日清食品在很多領域與TF進行競爭,但這對做大市場非常有效。現在仍保持競爭與合作的關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9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