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日的經濟成長戰略是一個思維

中日的經濟成長戰略是一個思維

2013/01/30

PRINT

      日經中文網 後藤卓彥:日經中文網去年12月26日刊登了壁紙的《中日新領導人都面臨同樣的課題?》 ,指出中日兩國都屬於「投入依賴型」增長,也就是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資金來實現經濟復甦。當然,兩國政府都非常清楚,僅依靠財政和貨幣政策存在極限,為了刺激企業的活力,保持經濟增長,兩國正在探索新的戰略。但在這方面,習近平體制和安倍晉三政權的思路似乎也有相通之處。

     中國宣佈在汽車和鋼鐵等9大主要行業推進企業兼併重組的方針。新日鐵住金首席執行官宗岡正二説:中國鋼鐵行業對於每年7億噸的需求,卻擁有9億噸的粗鋼生産能力。僅僅這一供需缺口就高達日本全年産量的2倍,因此需要以某種形式加以解決。但是,中國不是依靠市場競爭來淘汰落後産能,而是由政府指定進行兼併重組的行業,「政府主導」的色彩非常濃厚。

      少數大型企業在政府主導下兼併大量中小企業,以提高競爭力的做法正是以往日本通商産業省(現在的經濟産業省)的看家本領。而強烈反對這種做法,並取得今日之成功的汽車廠商則是本田。1961年通産省推進的《特定産業振興法案》規定,所有汽車廠商整合併入現有大型企業,禁止新企業進入。當時,只能生産摩托車的本田也被排除在汽車市場之外。據稱,反對這一政策的本田創始人本田總一郎找到通産省的官員,言辭激烈地表示不會放棄生産汽車。其後,本田無視通産省要求停産的禁令,開始了汽車生産,最後建立了今天的地位。另一方面,《特定産業振興法案》未曾公佈就遭到了廢棄。

     根據中國的兼併重組方針,前10位企業的國內市佔率要從目前的87%提高至90%,形成3~5家大企業。從目前的份額來看可以想像,只有一汽、東風汽車、上海汽車、廣州汽車、北京汽車、長安汽車以及奇瑞這7家企業能夠作為3大或者5大廠商保留下來。而民營廠商吉利和比亞迪等新興勢力將面臨什麼樣的結局?中國是否會毀掉「未來本田」的萌芽?這些問題令人擔心。

     再看日本。日本政府的「産業競爭力會議」1月23日召開了首次會議。與會者包括相關內閣成員、專家和民營企業經營者,共計10人。政府方面的代表、經濟産業相甘利明強調的是「Targeting Policy(目標設定戰略)」,即將健康、能源、新一代基礎設施、農業與旅遊等地區資源定為四大重點領域,並分別提出戰略目標。今後將通過針對研究開發投資的稅收優惠以及放寬管制來積極扶持特定産業,這與「政府培育民間特定領域」這一以往日本的産業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

      針對政府劃定成長性領域的做法,民間人士似乎存在不同意見。樂天社長三木谷浩史對記者説:「國家資金進入特定領域和産業可能帶來道德風險」。很多在野黨議員認為,應該通過簽署TPP(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自由貿易協定和放寬限制來促使海外企業與日本企業處於同等競爭條件下。

    不依靠市場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而是自己做決定的做法是政治家和官員們的本性?還是日本的政治家和官僚想要效倣中國的成功經驗?中國依靠國家主導在2000年代實現了令人驚異的快速增長。但事實是中國的國家主導型增長戰略也給經濟留下了嚴重的扭曲。

   相關報道:安倍優先擺脫通縮 推遲改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0
具有一般參考性
 
4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3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