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竹中平藏:每年1月底,全球經濟領袖便會雲集瑞士達沃斯。目的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WEF)年會,也就是達沃斯會議。本屆年會提出了「彈性與活力」(Resilient Dynamism)這一共同主題,討論了如何給因歐元危機而陷入疲弊的世界經濟注入活力的舉措。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第二任期即將開始,而中國的習近平體制也剛剛啟動。因此,在這屆會議上中美這二大經濟體的影響力似乎有所下降。
 |
竹中平藏 |
關於本屆達沃斯會議,筆者打算重點談一談深有感觸的以下3個問題。
第一,作為對世界經濟整體的主流觀點,樂觀情緒比去年有所擴大。去年,在歐元危機不斷加劇的背景下,會議籠罩著相當悲觀的情緒,而今年概括而言,則是「謹慎樂觀」(Cautious Optimism)佔主流。
關於這一點,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吉提到了以下幾個饒有意思的事實。首先,2012年出台了眾多重要決定。具體而言,去年8月ECB宣佈採取無限制購買西班牙國債等托市舉措,同時承擔作為最後出資人的職責。在其後的9月,美國FRB(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決定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此外,歐洲還決定建立統一的存款保險機制。德拉吉滿懷期待地表示,上述舉措自今年起將進入實施階段,今後將産生積極效果。
第二,總體而言,各方面對於日本安倍新政權推行的的經濟政策期待頗高,這也值得關注。英國《金融時報》的馬丁•沃夫(Martin Wolf)以辛辣的評論著稱,但對安倍政權則稱讚道:日本終於迎來了值得期待的政權。
當然,日本的政策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戰。關於財政政策,即使短期的財政擴張政策可以理解,但從中長期來看,則必須積極實現財政健全化。此外,還需要找到以監管改革為基礎的強有力的增長戰略。這樣的政策能否全面得到實施?將取決於今後安倍政權的政治領導能力。
第三,對於中日問題,很多全球經濟領袖表示了擔憂,這也值得關注。老實講,在最初筆者自身也感覺意外。中國和日本均為對方的重要鄰國,由於交流頻繁才會時而發生摩擦。雖然領土問題是很難解決的問題,但筆者堅信作為鄰國,兩國會冷靜解決爭端。但站在其他國家角度來看,最近中日問題的嚴峻程度則超過我們當事者的想像。在討論這種認識是否正確之前,中日兩國有必要清楚地看到這種認識的存在。
這也彰顯出中國經濟和日本經濟的影響力在世界上是多麼巨大。一直以來,兩國通過人、物和資金的多層次交流實現了經濟發展。但在最近,全球正以憂慮的目光看著兩國,擔心這種交流正在減少。
越是在這樣的困難時期,或許越需要擴大多層次的中日交流,加強經濟發展的基礎。只有加強中日互惠關係,才是我們向世界發出的最積極的信號。希望中日加強合作,以在明年的達沃斯會議上獲得積極的評價。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竹中平藏 簡歷:1973年進入日本開發銀行,歷任大阪大學副教授、慶應義塾大學教授等,2001起進入日本內閣,曾任經濟財政及IT擔當相,2002年擔任經濟財政及金融相。2004年當選參議員。先後擔任經濟財政及郵政民營化擔當相、總務及郵政民營化擔當相、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兼全球安全研究所所長。2009年任保聖那(Pasona)集團董事長。
竹中平藏 專欄
日企流向海外給中國的警示
人口預測很靠譜
歐債危機給亞洲的警示
逆境中的歐美應該學中國
中國如何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經濟與「負加速度原理」
危機管理與新的日中關係
全球化經濟中的中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