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消失的公交車:中國城市出行方式的變革

消失的公交車:中國城市出行方式的變革

2022/09/29

PRINT

FT中文網精選

       李瀚明:這段時間公共交通領域的一大新聞,是不少城市的公交系統開始“發不出工資”、“停運”起來了。不少觀點認為這是中國地方財政出現問題的徵兆,更有自媒體稱中國部分城市的財政已經崩潰。

 

北京的公交車(資料圖,reuters)

 

       以我對中國城市公共交通經營的了解,現階段地方財政固然危機重重,但某些地區公交系統的停運是否完全由於地方財政問題,可能還有值得商榷的部分。但這種“發不出工資”反映出的中國城市出行格局的變化,卻是實實在在地在神州大地上發生的。這種變化對中國未來的城市建設和規劃,勢必會産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值得我們留意。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知道政府和企業在公共交通議題上的角色。通常而言,一個城市的公交公司屬於典型的公共事業(Public Utility),政府會對價格設置上限(例如大部分城市的公交車是“兩元一票制”)後,以招標的形式決定公交公司的特許經營權。因此,公交公司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都屬於自負盈虧的範圍。

 

       那麼,政府平常對公共交通的“補貼”來自於哪呢?通常而言有兩種機制。第一種機制是就企業的固定資産(如公交車)的購買進行補貼。例如,《深圳市公共交通財政定額補貼政策實施方案》(深財建〔2014〕221號)和《深圳市新能源公交車示範推廣期運營補貼辦法》就指出,每輛公交車每年可以獲得20萬到40萬不等的補貼。這種補貼大大緩解了公交公司的固定資産購置壓力——每年40萬元相當於20萬張公交車票(或者每天540張)。另外一種補貼是對公共交通的運營進行補貼。一般而言,這以電價補貼或者油價補貼的形式呈現。公交公司按年申報自己的出車次數、行車公里數、加油量或用電量,由政府給予對應的補貼。這兩種補貼保證了公交公司在兩元一票制的低票價下不會虧本,能夠維持企業的正常經營。

 

  继续阅读请点击这里,进入FT中文网

  

      日本經濟新聞社與金融時報(FT)     

      日本經濟新聞社與金融時報2015年11月合併成為同一家媒體集團。同樣于19世紀創刊的日本和英國的兩家報社形成的同盟正以“高品質、最強大的經濟新聞學”為旗幟,推進共同特輯等廣泛領域的協作。此次,作為其中的一環,兩家報社的中文網之間實現文章互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