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瀚川智慧CEO蔡昌蔚: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風口」已至?
2023/03/16
![]() |
寧德時代的換電站印象圖 |
文丨FT中文網編輯 杜若萱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滲透,「換電」作為電動汽車重要補能方式在過去的一年裏備受關注,2022年也因此被稱為「換電元年」。
與傳統充電模式相比,換電模式在時效上佔有明顯優勢,能夠靈活高效地緩解終端客戶的里程焦慮。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換電站數量達1406座,同比增長152%,截至2022年六月,全國換電站數量已達到1582座。公共充電樁市場目前仍保持著較高的市場集中度,但隨著鼓勵換電政策的出台和新能源汽車産業鏈佈局的新趨勢,2021年6月底、2022年6月底,前三大、前五大、前十大運營商公共充電樁數量佔比分別從66.90%、79.13%和 90.29%下降至 50.24%、68.48%和 85.09%,整體呈下降趨勢。
蘇州瀚川智慧是一家專注於智慧製造整體解決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新近加入換電賽道的有力競爭者之一,面對被推向風口浪尖的換電市場,瀚川智慧的CEO蔡昌蔚與我們分享了他對換電模式的思考與期待,以下為部分採訪實錄:
FT中文網:隨著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興起,「換電」已經成為電動汽車補能的重要方式之一,作為換電賽道的有力競爭者,請問您如何看待未來新能源汽車換電市場的前景?「參賽者」們有可能遇到什麼樣的風險和挑戰?
蔡昌蔚:充電和換電作為兩種重要的補能方式,兩者應該是並存的,「充電」不可能完全被取代。過去一直以「充電」為主,但近幾年這種模式的一些弊端也逐漸開始體現,在速度和配套方面還是遇到了一些挑戰。「換電」有它的獨特優勢,作為新生的補能方式將來會佔有一席之地,並且增速會很快。我認為是充電和換電一起構成的整個補能市場,無論哪種補能方式,都要結合具體配套情況,沒有哪一種方式可以包羅萬象。認為「某一種方式會完全取代另一種」,是有點極端的想法,因為這兩種補能方式各有優劣,他們各自的的優勢是無法被對方取代的。
日本經濟新聞社與金融時報(FT)
日本經濟新聞社與金融時報2015年11月合併成為同一家媒體集團。同樣於19世紀創刊的日本和英國的兩家報社形成的同盟正以「高品質、最強大的經濟新聞學」為旗幟,推進共同特輯等廣泛領域的協作。此次,作為其中的一環,兩家報社的中文網之間實現文章互換。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