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韓大衛營首腦會談留下的課題
2023/08/22
峯岸博:在8月18日舉行的日美韓首腦會談中,除定期舉行首腦或部長會談以及緊急情況下進行快速磋商外,3國還就每年自衛隊與美韓兩軍實施聯合演習等達成協定。雖然日美韓關係即將進入新時代,但要考慮深化合作的話,等在前面的是「核保護傘」這一壁壘。
![]() |
岸田文雄、拜登、尹錫悅在日美韓首腦會談後召開記者會(8月18日,華盛頓近郊大衛營,Kyodo) |
「不是今年,也不是明年,而是未來一直如此」,美國總統拜登在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南韓總統尹錫悅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這樣強調。這句話背後凝聚著拜登的願望。
日美韓3國的國家安全保障框架可以追溯到1999年啟動的三邊協調監督小組(TCOG)。1998年,朝鮮試射的彈道導彈飛越日本列島,這對美國起到了助推作用。美國認識到與日韓合作的必要性,試圖與兩國加強政策方面的合作。
雖然後來日韓、美韓之間出現裂痕,但拜登從在歐巴馬政府擔任副總統的時候開始,就試圖將3個國家聯繫在一起。過去的教訓在此次的協議和發言中深刻體現出來。TCOG成立至今已經過去大約25年,將合作範圍從朝鮮擴大到中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此次會談之前,3國政府人士和軍事專家關注的領域是利用包括美國核力量在內的威懾力來保護同盟國的「延伸威懾」。
這是有預兆的。美韓在4月舉行的首腦會談上決定創設旨在進行核威懾的新協商體「美韓核協商小組」(NCG)。南韓方面要求美國加強核威懾力的意願得到滿足。
南韓希望展示核威懾
輿論調查顯示,7成左右的南韓國民要求在本國國內部署核武器。尹錫悅政府的立場是,以「展示」核武器的形式來遏制朝鮮。
尹錫悅在5月日韓首腦會談後的記者會上指出,日韓都面臨著朝鮮的核威脅。當其表示「不排除」日本加入美韓核協商小組的可能時,日本政府內部對此感到震驚。
南韓政府相關人士透露,總統本人對於擴大至日美韓的框架持積極態度。
日本也自2010年起與美國以參事官級持續舉行包括核在內的延伸威懾的雙邊磋商。日韓都存在不得不依賴美國「核保護傘」的現實,希望提高其可靠性這一點也如出一轍。但是,想展示核的南韓和「不想展示」的日本的想法形成對比。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在戰爭中遭受過原子彈爆炸的國家,對核武器存在特殊的國民感情。「不擁有、不製造、不運進」核武器的「無核三原則」一直是日本國家的方針。之所以對圍繞核問題的日美韓磋商持謹慎態度,是因為迄今為止所積累的東西有可能因美韓步調而受損。
「無核世界」
此次的聯合聲明提出:「再次確認實現無核武器世界是國際社會的共同目標」的表述。這或許是作為5月七國集團峰會(G7廣島峰會)主席、主導核裁軍文件通過的岸田首相的意願。
如果提倡「綜合威懾」的美國希望與日韓之間也建立安全保障方面的類似「準同盟」的關係,那麼能否將有關延伸威懾的磋商單獨排除在三國框架之外呢?對此,與尹錫悅總統關係密切的政權要人斷言:「既然被朝鮮、中國和俄羅斯包圍,在核威懾方面也會朝著將日美韓聯繫起來的方向發展。美國也希望如此」。
一方面,日本政府高官則反駁稱:「美國了解日本的情況,並未要求日本舉行延伸威懾的三方會談」,看法存在分歧。美國政府並沒有表現出明確表態。
在南韓慶祝擺脫日本殖民統治的8月15日的演講中,尹錫悅特意提到了遏制朝鮮入侵南韓的日本國內基地的重要性。在21日的內閣會議上敲響警鐘稱,「朝鮮不惜使用核武器」。
在向南韓國民傳達信號的同時,聽起來也像是在詢問日本在朝鮮半島有事之際的心理準備。
圍繞「核保護傘」,日美韓首腦在聯合聲明中僅表示,「美國對日本和南韓防衛的延伸威懾的承諾是堅定的」,重申了以往的表述。三國之間的意見分歧顯然被擱置到了下次會談之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峯岸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