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從安倍出訪看其外交戰略

從安倍出訪看其外交戰略

2013/04/26

PRINT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首腦外交正日趨活躍。繼就任之初訪問越南、泰國和印度尼西亞之後,安倍還先後訪問了美國和蒙古。自4月28日起,安倍將訪問俄羅斯等4個國家。在就任後4個多月裏將訪問9個國家,這在歷任日本首相中是非常罕見的速度。觀察安倍的訪問目的地,可以看出安倍的外交戰略和關注點。

 
     「希望五月黃金周長假期間訪問俄羅斯和中東」,據悉,安倍將對身邊親信做了指示。

       從安倍2006年9月起第一次擔任日本首相約1年,到此次去年12月安倍第2次擔任日本首相,一脈相承的似乎是「價值觀外交」。安倍重視與同樣擁有「自由、民主主義、基本人權、法治等基本價值」的國家加強合作。

       但是,相比7年前,安倍外交有3點發生了改變。

      首先,安倍政權對華外交形勢日趨嚴峻。在第1次擔任首相時,安倍的首次出訪選擇了中國,同時提出了「戰略互惠關係」。形成對照的是,在第2次擔任日本首相時,安倍選擇了與中國相鄰的越南、蒙古和俄羅斯,猶如包圍中國一樣。其關鍵詞是「猶如眺望地球儀一樣俯瞰世界整體的外交」,彰顯出安倍的意圖是構築包括美國、南韓以及其近期訪問的國家在內的對華包圍圈。

      戰術的差異反映出中日關係局面的變化。在小泉純一郎任日本首相時出現惡化的靖國神社參拜問題,日本有作出讓步的空間,但在涉及國家主權的領土問題上,日本無法妥協。此外,還在於安倍認為中國的經濟實力和海洋戰略正在成為與7年前相比更嚴重的威脅。

     其次,安倍政權在對美外交中謹慎態度更加明顯。在第一次擔任首相時,安倍圍繞「隨軍慰安婦」問題的言論被美國媒體大肆報道,首次訪美進行首腦會談不得不被迫收拾事態。安倍曾簡單的認為其前任小泉純一郎與美國前總統布希關係密切,就傲慢地認為「自己也和美國關係密切」。

     此次安倍第2次擔任日本首相後,安倍身邊親信透露,安倍推進訪美準備的前提是「與公事公辦的民主黨的歐巴馬總統建立良好關係,要比共和黨的布希更加困難」。結果就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協議(TPP)談判達成了共識,對此甚至安倍也自誇地表示,「日美同盟的信任和強韌的紐帶已經完全復活」。

    第3點是,安倍從理念先行的「敢於主張的外交」轉向重視實際利益的經濟外交。此次訪問俄羅斯和中東國家之際,以經濟團體為中心,將達到歷史最大規模的50~60名企業首腦陪同。不但著眼於從美國進口廉價的頁岩氣,敦促天然氣生産國下調價格,同時安倍將親自擔任産業界的旗手,向土耳其推銷核電站設備。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 朝田賢治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7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7
投票總數: 3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