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讓人類甘拜下風的情況正在增加。有觀點擔心IT(資訊技術)將奪走人類的工作。但我們需要的是雙方合作的思路。
軟體戰勝一流棋手
在日本象棋軟體和專業棋手進行的5對5「人機爭霸戰」中。參加4月13日第4局對戰的塚田泰明九段為迎戰軟體,曾以2個月的單獨訓練進行準備,但充其量也只能平分秋色。
結果,對戰成績是軟體3勝1負1平。「雖然結果是讓人失望,但希望棋手挺起胸膛」,日本象棋聯盟會長谷川浩司這樣總結。與情緒低落的棋界形成對照的是,軟體的研究和開發人員卻反應平淡。日本電氣通信大學的助教伊藤毅志説:「我們曾預測這樣的日子遲早會到來」。
日本象棋在分出勝負之前的走法達到10的220次方,屬於天文數字。雖然軟體不可能弄清全部走法,但通過自動學習過去棋譜等方法,已經具備了足已擊敗專業棋手的水準。如果硬體進一步發展,完全弄清所有走法,就能開發出常勝軟體。
機械學習不斷發展,讓人預感到將來會超越人類的智慧,這種IT的進步在棋類以外的領域也可以找到。
「請告訴我《名偵探柯南》的出場人物」
「江戶川柯南……。還有其他要問的問題嗎?」面對人類的提問,擬人機器人閃著圓圓的眼睛回答。
能進行複雜工作
 |
慶應大學教授山口開發的擬人機器人能利用Wikipedia的資訊回答問題 |
主導這款機器人開發的慶應大學教授山口高平説,機器人已經掌握網路百科事典Wikipedia的所有資訊。可以作為兒童的學習幫手,還可以搖晃身體教老年人學習體操。此外還能與其他機器人合作,進行搬運作李等複雜工作。
「人類疏忽導致的交通事故屢見不鮮。任何人都不應該駕駛汽車」,美國谷歌高級副總裁帕特里克•皮切特這樣説。該公司開發了利用錄影機和感測器一邊掌握周圍情況一邊行駛的自動駕駛汽車,並力爭5年以內投入實用化。如果進入零事故社會,汽車保險和修理的工作將會消失。
而美國微軟公司則開發出了實時利用電腦處理人類説話,在翻譯為其他語言後再以給人的聲音表達出來的技術。研究所高管洪小文説:「不管多少種語言都可以説」。如果得到普及,對翻譯和外語教育等行業的影響將非常大。
在日本企業中,小松將於6月推出自動駕駛推土機。雖然基本操作還需要人工輔助,但即使不是熟練駕駛員,也能出色進行整地工作。「即使簡單作業可以交給機械,但複雜作業仍只能由人進行……」,這種常識正在被IT顛覆。
當然,電腦不是萬能的。如果面臨與被賦予的框架和規則稍微有些出入的事態,機器人就將不知所措,這就是如今機器人的實力。
2011年,美國IBM的電腦「沃森(Watson)」曾在美國猜謎節目中奪得冠軍。雖然沃森非常博學,能記住百科事典、聖經和歌詞,但作為開發成員的日本IBM的武田浩一説:「如果遇到答案不唯一、定義也因人而異的‘人為什麼活著’等等問題時,就難以應對了。」
那麼,人類應該如何面對電腦呢?下面的事例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啟示。
電氣通信大學的伊藤於3月進行了稱為「超級日本象棋」的對局。業餘棋手和在一般的日本象棋軟體組成隊伍,然後挑戰足已擊敗專業棋手的實力強大的軟體。結果是1勝1負。這彰顯出如果人類與電腦密切合作,就可能發揮巨大威力。
伊藤説:「世界上存在很多電腦難以應對的不確定因素。要解決問題,人類的感覺和經驗不可或缺」。如果不將電腦視為奪走工作的競爭對手,而是視為合作夥伴,就可能創造新的經營模式和市場。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惠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