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匯率正日益呈現出歷史性的貶值局面。從環比數據來看,截至5月底,日元兌美元有望連續8個月出現日元貶值。這將成為1973年日本轉為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的最長時間紀錄。日本經濟的貿易逆差開始走向長期化,從實際需求方面來看,正越來越傾向於日元貶值,同時去年秋季以後日本銀行(央行)的貨幣政策轉變確立了日元貶值基調。越來越多市場觀點認為,日元貶值局面將進一步持續。
日元匯率從去年9月底的1美元兌77.4~77.6日元貶值至4月底的99.6~99.9日元,從月底數據來看,已經連續7個月與上月相比出現貶值。在浮動匯率制條件下,連續7個月貶值曾出現過3次。在5月29日的東京市場,日元徘徊在101.6~101.9日元,到5月底很有可能出現歷史最長的連續8個月貶值。
與過去3次的日元貶值局面存在的巨大差異是,日本貿易逆差正在走向長期化。在日本貿易逆差條件下,相比出售通過出口賺來的美元、買入日元帶來的日元升值壓力,為了籌措在進口時需要支付的美元而拋售日元、買入美元帶來的日元貶值壓力將日趨加大。截至今年4月,日本已經連續10個月出現貿易逆差。日本豐商事高級FX策略分析師大倉孝指出,「在結構上來看,日元賣家多於買家,出現日元貶值是自然而然的」。
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的「體制轉變」也正在促使日元貶值長期化。日本央行於今年1月引入了物價上漲目標,4月推出了罕見的量化寬鬆政策。摩根大通銀行債券外匯調查部部長佐佐木認為,「物價上漲預期正在增強,多數觀點認為日元貶值將長期化」。
日本政府並未實施拋售日元、買入美元的外匯干預舉措,這也是此次日元貶值的特徵。這是因為對於日本2011年10月大規模拋售日元的干預舉措,美國表示了擔憂,日元很快迎來買盤。當時日元曾一度升值至1美元兌大約75日元,創出了歷史高點。
此次,日本政府強調稱,貨幣寬鬆的意圖是擺脫通貨緊縮,「並非以誘導日元貶值為目的」。日美歐七國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G7)姿態是允許日元貶值在沒有外匯干預的情況下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日元貶值將更易於推進。
此外,日元貶值對日元買入壓力的抵抗力也很強。在日本股市暴跌的5月23日,隨著海外投資者拋售日本股票,日元買盤有所增加,但僅升值至101.7~101.9日元。在目前的市場,意識到美國的量化寬鬆將縮小的投資者日漸增多,「美元升值」趨勢也有所加強。
日元貶值長期化還具有通過改善出口企業的收益,進而利多日本經濟的一面。日本央行3月的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簡稱短觀)顯示,日本製造業大企業設定為2013年度業務計劃前提的匯率是1美元兌85.22日元,而想在比日本想定貶值了近16日元。如果日元貶值走向長期化,日本企業收益有望大幅改善。
不過,日元貶值很容易通過進口物價上漲的路徑導致汽油費和電費提高。尤其是因為福島核電站事故導致核電站停止運作,日本全國對火力發電的依賴程度提到,作為發電原料的液化天然氣(LNG)等價格上漲將對日本經濟的一部分帶來副作用。
相關文章:日元要貶到多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