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5月29日與印度總理辛格舉行會談,雙方就在安保與經濟等廣泛領域加強合作達成一致。安倍在第二次擔任首相後,半年多的時間裏訪問了10個國家,取得了基礎設施出口與加強安保合作等具體成果。從中可以看出其攻勢外交戰略的關鍵詞是其自身經濟政策「安倍經濟學」與「牽制中國」。
安倍在與辛格總理的會談中,首先稱「很高興能再次以首相身份進行會談」。安倍在第一次擔任首相時曾於2007年8月訪問印度並與辛格總理進行會談。但實際上兩位首相5月28日晚上就已經非正式地在首相官邸進行了共進晚餐。
日本首相官邸的官員介紹説:「安倍首相非常渴望此次會談」。突然在首相日程中加入一個非正式晚餐就表明了這一點。在首腦級別的會談中加入計劃外日程是非常罕見的,安倍周圍的人員對這次「特別應對」感到吃驚。針對會談安倍而與外務省官員進行的事前討論也「比以往都要多」。
安倍之所以如此重視印度,主要是印度在地緣政治學上的定位和迅速擴大的市場這兩個因素。印度地處印度洋的要衝,扼守著從中東和非洲運輸能源物質的海上運輸線。中國正加緊在斯里蘭卡等印度洋周邊國家建設港口等,因此加強與印度的關係是日本在安保問題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與此同時,維持著年均8%的經濟增長率、擁有世界第二大人口的印度也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在援助新幹線技術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安倍親自出面推銷。
一名日本外務省官員介紹稱:「安倍首相此前的出國訪問全都按照一定思想,展開了戰略性的外交」。安倍剛一上任就提出了「以看得見的形式開展戰略性外交」的方針。為此而選擇的國家包括上任後首先訪問的泰國、越南等東盟國家以及2月出訪的美國、4月底訪問的俄羅斯與中東各國。
這些訪問均具有牽制中國和確保海上運輸線等安保上的意義,並兼備獲取資源和幫助日本企業開拓市場等經濟層面上的重要性。尤其是經濟外交,可謂是「安倍經濟學」增長戰略的重要支柱。因此通過加強與各國的合作關係,推動發電站與高鐵等日本技術的出口。
在安倍5月24日~26日訪問緬甸時,有超過40位來自民間企業和大學、自治體的官員同行。一名日本政府人士稱,根據日本慣例,首相出訪時要通過經團聯等經濟團體向企業打招呼,但此次出訪則是首相身邊人員「直接告訴了對進入緬甸感興趣的企業」。
作為安倍此次上任時就面臨的課題,與中國和南韓的關係依舊看不出改善的跡象。最近由於安倍關於歷史問題的發言而導致中韓對日本更加排斥。美國也由於安倍在歷史問題上的強硬態度而越來越憂心忡忡,作為安倍外交基軸的日美同盟已開始受到影響。
日本內閣官房參與飯島勳在5月中旬訪問了朝鮮。在解決綁架日本人問題露出一絲曙光的同時,也反襯出與要求放鬆制裁的朝鮮進行談判的難度。
相關文章
安倍「對華包圍圈」能否實現?
從安倍出訪看其外交戰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