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和中國的關係發生變動,影響將波及日本。這是已得到證明的日本的宿命。上週末,長達8個多小時的罕見中美首腦會談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舉行。日本將因此受到哪些影響呢?
美國歐巴馬政府在進行中美首腦會談之際,為避免日本疑神疑鬼而煞費苦心。
「美國不會拋開日本與中國做交易」——在會談之前,白宮高官訪日,對日本方面如此保證。會談後,為了説明會談結果,歐巴馬總統最初致電的外國要人也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日本正在關注的是歐巴馬總統從正面提到了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問題。
「不應讓爭端走向過熱。不應採取軍事行動,而應努力推進外交對話」,歐巴馬在強調了與同盟國日本的關係後,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樣説。
美國政府當局相關人士説:「與當初想像的相比,歐巴馬給尖閣問題留出了更多的時間。因為他自身也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
了解會談內容的一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也認為,「習近平應該感受到,‘日美在尖閣諸島問題上的合作非常牢固’。這將對中國構成壓力」。
當然,日美之間也不是不存在溫度差。「美國是不是有點往後躲……」,實際上,關於歐巴馬政權針對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問題的立場,日本政府內部能聽到這樣的聲音。
日美自去年秋季以後,開始進行以離島防衛為前提的聯合演習。此外,還啟動了內容為在緊急事態下展開合作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修訂工作。這些舉措都著眼於中國軍隊,意在加強日美合作。
但是,美國不喜歡明確表示上述舉措的目的是「針對中國」。美國在私下這樣告誡日本:「刺激中國並非上策。應控制針對中國的言行」。雖然不會放鬆對中國的打壓,但不希望刺激中國。這就是美國的真實想法。
在這樣的背景下,讓日本左右為難的是朝鮮問題。中美首腦在朝鮮無核化問題上保持了步調一致。多位日本的安全保障相關人士擔心「以此為契機,圍繞朝鮮半島未來的深入中美對話將啟動,但可能將日本排除在外」。
日本方面開始感到這種跡象是在習近平訪美2個月之前的4月。
「中國對朝鮮的態度出現了改變。與他們存在合作的空間」,4月訪華並與習近平主席等人舉行會談的美國國務卿克里在順道訪問日本時,私下裏如此透露。
此外,在約1周後訪華的美國軍方高層、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也透露感想稱,「習近平非常明事理,或許容易溝通」。
如果中美合作真正得到加強,對位於朝鮮導彈射程內的日本也是好事。因為如果朝鮮的失控能被阻止,有助於日本的安全。
不過,也不全都是好事。如果日本被排除在圍繞朝鮮半島的中美磋商之外,日本就必須摸索著建立長期戰略。此外,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也容易遭到擱置。
安倍周邊人士稱:「受中美推動,美朝對話不久也將啟動。日本也必須自主找到對朝鮮施加壓力的立足點」。日本內閣官房參事飯島勳日前突然訪問朝鮮,也透露出這樣的想法。
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尼克森政府閃電與中國實現和解,令日本大為震驚。1998年柯林頓總統未訪問日本而訪華,被認為是「忽視日本」。
中美在網路攻擊和海洋安全問題上激烈對立。很難想像兩國能夠輕易接近,但日本似乎不能忽視這樣的歷史教訓……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