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3D(三維)設計數據後,可以像列印一樣自動製作立體物體的3D列印機市場正穩步擴大。據美國調查公司Wohlers Associates預測,這一産品的全球市場規模到2021年將達到1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6億元),是2012年的5倍左右。
 |
今後課題是如何擴大個人需求的基礎(深受個人消費者喜愛的MakerBot公司産品) |
2012年3D列印機的市場規模為22億零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5億8800萬元),同比增長29%。以航空、汽車、醫療領域為中心,企業的引進意願比較強烈,增長率也高於過去3年的平均值(27%)。
面向工業的3D列印機設置臺數按國家進行統計的話,美國佔總數的38%,位居第一,其次是日本,佔9.7%。第三位德國佔9.4%,第四位中國佔8.7%。
使用3D列印機,即便沒有模具也能製造出産品,有望削減生産成本,縮短開發時間。産業界等對此寄予厚望。美國總統歐巴馬曾指出,3D列印是一項能夠變革製造業的技術。目前3D列印以企業為中心正在加緊普及。
但最近一度成為話題的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3萬800元)以下低價産品的需求似乎後勁不足。低價産品的市場規模自2008年起一直以每年4倍以上的速度擴大,但2012年的增長率卻只有46%。
其中原因,Wohlers Associates公司總裁Terry Wohlers分析稱「這是因為愛好自製産品和喜歡新鮮事物的人群已經完成了一輪購買」。因此如何擴大個人需求的基礎將成為課題。
與此同時,關於3D列印機的用途也引發了一些爭議。美國德克薩斯州某個團體實施的「3D列印槍」普及項目就是一個例子。該團體本月初在網上公佈了可以發射子彈的槍枝的設計數據,幾乎所有部件都可以通過3D列印機製造,這引起了廣泛爭議。
美國政府以涉嫌違反槍枝管制條例為由,要求立即停止公佈設計數據。儘管該團體隨後停止了公佈,但包括日本在內,全世界已經下載了10萬次以上。美國等已經有人指出需要通過法律對3D列印機的危險使用方式進行限制。如果開始嚴格限制的話,也有可能給這一市場的擴大帶來負面影響。
(小川義也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