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參議院選舉的壓倒性勝利,安倍晉三率領的自民黨完全掌握了日本國政的主導權。安倍雖然獲得了穩定的政治基礎,但是面對過於強大的自民黨政權,日本的經濟界正在暗中提高警惕。
「親經濟」為何引來擔憂
「政權或許會穩定,但這也並不都是好事。因為安倍的要求可能進一步升級」, 參議院選舉結束的第二天的7月22日淩晨。日本一家大型車企主管涉外事務的高管擔心地道出了這番話。
相比與經濟界矛盾明顯的民主黨,日本自民黨原本應走的是「親經濟」路線。盟友取得了勝利,日本經濟界為何萌生擔憂?理由之一在於安倍政府6月14日在內閣會議上通過的成長戰略「日本再興戰略-JAPAN is BACK」。
這份由大約100頁正文與詳細日程表組成的文件涉及醫療等戰略領域,向這些領域劃撥豐厚預算的政策思路隨處可見。日本一家大型材料企業的高管在閱讀這份報告時,注意到了這樣一句話。
「推動事業改制、事業重組」——也就是説,日本政府沒有掩蓋積極推動産業重組的姿態。
接下來的內容是:「國家將對供應過剩結構長年擱置的領域做出指導,構建推動結構修正的框架」。在推動成長領域的同時,對於企業過度扎堆的産業,則要稅制、金融支援總動員,從根本上改變産業結構。
在內閣會議通過成長戰略的6月中旬。傳出了日本有名的大企業川崎重工業公司罷免了社長,結束與三井造船合併談判的新聞。或許因為主角是民營企業,經濟再生相甘利明對此反應冷淡,表示「這可能是因為兩家公司對重組的評價不同」,而且還特意加上了「行業重組有助於新陳代謝」的評語。
「這句話的意思或許是説國家不是産業重組的旁觀者」,從甘利的發言中,一位曾經任職於大型基礎設施公司的元老級人物看出了安倍政府推動行業改制的強烈意志。
豐田的警戒線
重組的目標並不僅限於造船業。石油化學等材料和設備,平板電視陷入低迷的家電——因過度競爭而喪失戰鬥力,即將在全球競爭中掉隊的日本實力派企業源源不絕。一家外資投資銀行的管理人員打起了算盤:「根據安倍政府的姿態,今後日本國內的收購估計會變得活躍」。
日本政府加強對經濟界的干預早有前兆。安倍政府就任後,劍指糾正日元升值、擺脫通貨緊縮,實施了有著「異次元」之稱的大幅度貨幣寬鬆政策,在針對製造業和服務業等行業的産業政策上,也開始採取與歷代自民黨政府「不同性質」的姿態。
在今年春季的勞資談判中,提出2%通膨目標的安倍為了緩和家庭收支受到的衝擊,向經團連、經濟同友會、日本商工會議所日本3大經濟團體提出了加薪要求。或許由於與安倍關係密切, 新浪剛史擔任CEO的便利店連鎖企業羅森率先加薪後,其他便利店也緊隨其後。
經團連等經濟團體實力派成員企業的領袖不禁發出了這樣的聲音: 「這難道不是介入經營嗎?」
4月,為了創造易於女性工作的環境,安倍曾向日本經濟界提出延長育兒假、積極起用女董事的要求。
安倍的這種對日本産業界的雇用和設備投資等人、財、物掌控的姿態,宛若「日本株式會社」的CEO。
由於會長米倉弘昌與安倍關係不和,代表日本經濟界的「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簡稱:經團連)已經「啞火」。因此,對於安倍不斷重覆提出的要求,越來越多的經營者開始警惕。
「國內的産能還有富裕。很難為增産投資設備。」「不要説漲工資,現在維持國內就業已經是竭盡全力了。」
7月11日,參議院選舉在即。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在參加日本汽車工業會的定期會長見面會時,對於安倍的經濟運營,言辭十分慎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