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首都基加利中心地區的盧安達國會大廈。議員辦公室所在的一棟大樓裏,到處都殘留著彈痕和炮擊的痕跡。這是1994年種族大屠殺留下的「傷痕」。猶如重視女性權利的現政權的象徵一樣,國會接待室掛著女性懷抱兒童的抽象畫。
 |
領導著男女十名工人的科恩索萊(左)攝于盧安達南部 |
女議員柯尼·布烏扎(44歲)説,「政府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非常重視教育」。大屠殺事件前,女性的權利受到限制,但「如今正通過家庭和學校教育,貫徹男女平等的意識」。同時是兩個男孩母親的布烏扎回顧過去,「男女一起學習一起勞動是理所當然的,這種觀念在孩子很小的時就已經教給孩子」。
在現在的盧安達,不論是企業還是工廠,女性成為上司都不稀奇。在盧安達南部,科恩索萊(39歲)負責領導製造咖啡零售袋的工人。「工作沒有男女的區別」,總計10名男女工人默默以手工製作著布袋子。
一位20多歲的男工人微笑著説,「我這一代認為男女平等是理所當然的」。「越是年輕,男女平等意識越高」,科恩索萊這樣説。現在主要業務是咖啡袋製造,但也在討論今後擴大商品種類,例如生産雜貨和面向遊客的土特産等。如果是今後業務必需的人才,當然不論男女都可以聘用。
(押野真也 基加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