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網上出現了一個詞,叫「帥哥無罪」,這個源自中國「愛國無罪」的詞彙。意思是説帥哥無論做什麼都可以,都能非常順利。在日本「男人靠內涵」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不管是女性還是生意上的客戶,用外表來判斷男人的時代已經到來。這也帶來了新的消費和生活方式。日經中文網將分上下兩篇介紹。
《帥哥無罪?(上)》
外貌差異帶來經濟效果
在日本出版界,抓住以人的容貌判斷一個人的這一變化的新書接連問世。2005年出版的新潮新書《人的外貌佔九成》(竹內一郎著)曾大受歡迎,銷量突破百萬。今年夏天又推出了續集《外表依舊佔九成》。除此之外,《容貌時代》(酒井順子著)、《為什麼優秀業務員的牙齒很漂亮?》(吉野敏明著)、《美貌文化史》(矢田部英正著)、《一切都是為了受歡迎》(二村仁著)等等,這些從積極角度來論述容貌與舉止等外表社會意義的書陸續擺到書店裏。竹內在書中寫道:「僅靠市民社會的行為規範在社會上是混不開的。這種情緒已擴大到整個社會」。
 |
以認真態度討論「外表」價值的相繼問世 |
正統學術界也開始認真探討這一問題。英國社會學家凱瑟琳·哈基姆在她的著作《情色資本》中指出:「在容貌上有吸引力的人要比沒有吸引力的人顯得更有能力和智慧」;「身體上的魅力和交際的魅力是密不可分的。年輕時在外表上顯得有魅力的人,也能更好地發揮其社交上的優勢」;「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領域,優雅的舉止和社交技巧也能創造出實實在在的薪酬差距」。
日本專家也開始挑戰「外表」與「經濟回報」這一難題。經濟學家安井健悟在論文《俊男美女所獲得的工資待遇合理嗎》(收錄在築摩新書《可以如此使用的經濟學》)中證實,在英語口語教室中,俊男美女老師的時薪更高。這一差距被稱為「美貌獎金」。網站上一旦有俊男美女老師登臺,學員馬上就會增加,對授課的滿意率也隨之提高。通過這種在經營上顯現出來的優勢,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安井認為「容貌和智力、體力等一樣,都屬於人的天分,原本就不應該將其區分開來」。
另一位經濟學家大竹文雄則在《站在經濟學角度的思考感覺》中論述了「俊男美女真的有優勢嗎?」。指出關於俊男美女與經濟上成功的關係,美國有人進行了計量經濟學上的分析,但日本還沒人開展這一工作。大竹認為該項研究在勞動經濟學上具有重要意義。
大竹文雄認為,如果俊男美女有優勢的理由是因為僱主不公平對待的話,對此加以禁止利於經濟發展。但是,容貌差異不僅是演員等職業,就連律師等一般來説與容貌完全無關的工作,也會在工作效率上産生差異。從這一點來看,容貌的差異反映到薪金和就業上也具有合理性。美國學者當中就有人提倡設立「美男美女稅」和「貌醜補貼」,從經濟學上講這是一項合理的政策。
「帥哥無罪」是對現實的追認
容貌的美醜是一個極為敏感的問題,與人權也不無關係。甚至已經有人指出,過分注重外表而導致心理崩潰的「畸形強迫症(身體畸形恐懼症)」正在曼延。和其他方面的歧視一樣,每個人都不希望因為這一標準而出現歧視。但理念終歸理念,在現實生活中正不斷出現由容貌差異而導致的經濟性、社會性差異……。
例如在日本的中學校園裏,在新的「身分等級」劃分中,容貌與「是否受歡迎」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學生們根據外表與性感程度來劃分層次,形成各自的圈子。
再來回顧一下前面提到的電視劇《愛情洗牌》,在劇中以貌取人的女性實際上是政治家的女兒。為了將來把自己的孩子也培養成政治家,她在找對象時特別注重男人的外表。在決定國家命運的選舉中,候選人的外表能否決定選舉結果呢?我們的心裏想必已經有了答案。
男性也開始像女性那樣精心打造「外表」,這大概是面對著學校、經濟界、政治等領域的嚴峻現實,而自然形成的趨勢吧。下班後,男性同事也並排躺在美容院裏,那樣的日子恐怕已經為期不遠了。
(完)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石鍋仁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