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沒有增長就沒有改革?

沒有增長就沒有改革?

2013/08/20

PRINT

  為推進改革,似乎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長率。為此,中國經濟政策的重心正在轉向更加重視經濟增長。李克強自3月就任總理以來一直倡導改革,但最優先推進改革的路線似乎在被修正。

 
  《拉動經濟增長 鐵路仍是重要角色》,《經濟日報》於8月7日刊登了這樣的報道。其含義是應擴大基礎設施投資,防止經濟大幅惡化。

  7月中旬有消息稱,中國政府高官在美國表示6.5%的經濟增長率不會成為大問題。這一水準比今年經濟增長目標低1個百分點,因此很多觀點猜測中國政府並不特別介意增長率放緩。而直到最近,認為增長並非最優先課題的觀點仍是主流。

  實際上,同一時期政府內部出現了反對意見。「不允許增長率低於7%」。網上流傳著李克強這樣的表態。有分析認為,這番話出現在7月16日舉行的會議上。

  雖然網路上流傳的言論未必全部可靠,但上述表態很可能貨真價實。這是因為,新華社21日刊發的有關經濟增長的分析報道使用了基本相同的表述。李克強24日召開了國務院會議,確認鐵路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

  在2008年雷曼危機爆發時,中國前總理溫家寶為保持8%的增速,推出了經濟刺激政策,而此次也將為增長率劃定底線。日本瑞穗實業銀行(中國)主任研究員細川美穗子指出,「最近1個月中國政府開始重視經濟增長」。

  自李克強就任總理以來,作為經濟課題經常強調「市場化」。換言之,就是強調「建設小政府」。6月下旬,在銀行間市場即將發生資金短缺之際,政府沒有第一時間進行救助,而是對利率暴漲採取了觀望態度。

  認為本屆政府與上屆政府路線有所不同的觀點佔據主流,就是源於上述舉措的累積。但是,目前中國政府大力宣揚的口號是,「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著力點再次重返維持增長。

  那麼,是否可以就此認為李克強將改變態度呢?對此,SMBC日興證券經濟學家肖敏捷認為,「如果強行突破導致經濟出現混亂,改革本身將遭遇挫折。因此上述舉措是為防範這一事態而作出的一種讓步」。

  站在中國新領導層核心的總書記習近平似乎持李克強的方針。在國務院推出鐵路建設計劃的前一日的23日,習近平在湖北省舉行了會議上稱「以更大政治勇氣深化改革」。

  如果一味依賴投資,而不通過市場化提高效率,經濟遲早將走入死胡同。這似乎已經成為現任領導層的共識。最近的路線修正可以看做是圍繞改革推進方式的爭論的結果。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7
具有一般參考性
 
5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2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