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日本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是否從一開始就被排除在選項之外?在中日關係冷卻的背景下,當然會有觀點認為這是不現實的。但在展望在亞太這一新興經濟區構建自由貿易圈之際,中日自貿區並非毫無討論的價值。
「談判非常順利。協議的達成將不會遙遠」
「用普通辦法是不行的。那個國家很難對付」
這是日本貿易負責人在詢問南韓政府相關人士中韓雙邊FTA談判的進展情況時得到的回答。越是接近處於南韓貿易戰略中樞的人,越是經常談到與中國雙邊談判的嚴峻性。
當然,不能盲目相信這些説法。因為需要估計南韓對日本的牽制。日本貿易相關人士透露:「如果日本對中日韓3國FTA談判的進展緩慢表示不滿,南韓將故意放慢中韓FTA談判的速度」,日本貿易負責人透露。
 |
自7月底到8月舉行的中日韓FTA第2輪談判(上海市) |
在推進中日韓3國談判的同時,南韓還在推進與中國之間的雙邊FTA談判,這是為了牽制日本。中日外交相關人士指出,因為對南韓而言,最糟糕的情況是「日本放棄中日韓框架,轉為推進與中國的雙邊FTA」。
原本就有分析認為中日韓FTA的最大受益方是日本。如果佔日本對中國出口7成的關稅被取消,日本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將增加。
另一方面,南韓在中國市場則需要以和日本相同的競爭條件展開競爭,南韓的對日貿易赤字可能進一步擴大。因為南韓依賴從日本進口高科技、汽車等等的零部件。
9月初中韓在雙邊FTA談判中就關稅減免比例設為貿易品目的90%達成協定。而就在7月底的中日韓3國談判中,中韓剛剛拒絕了「10年以內實現90%以上自由化」的日本提案。對日本來説,簡直是晴天霹靂。
中國的意圖是什麼?一言以蔽之,就是避免遭到孤立。
日本越是傾向於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協議(TPP),中國越會積極推進與日本的FTA談判。去年11月在中日關係對立日趨激化的背景下,中國仍然同意啟動中日韓FTA談判。之後也沒有停止談判。
中國對TPP顯示了強烈的興趣,同時由於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經濟結構,難以很快參加談判。另一方面,由於作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的自負以及對抗美國的需要,在FTA戰略中,中國將把保持與工業先進國家日本的聯繫作為重點。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受到考驗的是戰略的著力點。
世界自貿區戰略的思路大體分為2種。1種是在貿易、投資和智慧財産權保護等廣泛領域實現「絕對高水準的自由貿易圈」,美國和歐洲是典型。比如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舞臺,迫使後來加入的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開放市場。
另一個是相比絕對的自由化水準,優先制定FTA框架,以獲得對於其他國家的相對競爭優勢。其代表是,為牽制日本,積極推進與中國的雙邊FTA談判的南韓。
而在力爭同時推進TPP和中日韓FTA的日本,則同時存在這2種想法。如果從中國角度來看,提出TPP以及與歐盟(EU)FTA的美國戰略無疑就是「已開發國家的對華包圍網」,而日本則是可能進行談判的對象。
目前,中日首腦會談自不必説,甚至連外長會談都無法舉行,但需要為中日關係好轉之際做好準備。
如果日本在對華戰略中採取新的舉動,其化學反應肯定將影響其他國家的政策。但任何人都認為不現實的舉措,才有可能成為擊敗競爭者的妙招。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