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三中全會看「壯士斷腕」決心

三中全會看「壯士斷腕」決心

2013/10/11

PRINT


   連結

   上海自貿試驗區左右中國經濟改革

   中國設立自貿試驗區的深謀遠慮

   世界關注中國經濟「換擋」

   李克強推進改革猶如走鋼絲

   沒有增長就沒有改革?

      由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新領導層已經啟動半年有餘。倡導擴大內需等經濟結構改革的李克強總理能否確立中國未來穩定增長的路線?而以習近平為首的領導層能否成為中國經濟結構改革的推動者?在預測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終結的中國經濟前景之時,世界密切關注的是將於11月舉行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將會確定中長期改革路線的該次會議上,中國領導層是否會對改變由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的增長模式動真格將得以印證。

 
  中國經濟政策的總指揮、李克強於9月11日在遼寧省大連舉行的夏季達沃斯會議的演説中表示要「統籌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這正是中國新領導層提出的「兼顧增長和改革」的口號,但保持平衡並非易事。

  中國需要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利用市場力量提高效率,改變依賴過剩投資的經濟體制。如果不推進這些改革,中國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中國國內的危機感也很強,但意見往往容易偏向於要推進改革需要保持增長。

  在李克強發表演説的5日後,中國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其中包括建設完成污水管網7.3萬公里、全國電車新增運營里程1000公里等截至2015年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方針的具體案例。內容沒有提及新增財政支出,顯示要與經濟刺激政策劃清界限,但在今年上半年經濟減速日趨明顯的7月以後,中國政府更加關注的是如何支撐經濟增長。

  當然,投資本身並沒有錯,要保持經濟增長,投資必不可少。實際上,在中國的內地及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仍十分落後,應對地震和洪水等災害的設施還不夠完善。

  但是,由於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後推出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政策的影響,龐大的投融資資金流入了國有企業,結果導致了設備投資過剩和房地産價格暴漲。而鋼鐵和造船等中國重工業企業的設備開工率目前僅為7成左右,設備過剩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而依賴投資的政策運作如果稍有偏差,將導致上述問題進一步惡化。此外,資金大量流向中國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相反民間的技術革新和新商業模式無法得到扶植的問題也非常嚴重。

     1978年舉行的中國共産黨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開放政策,1993年的會議則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三中全會一直以來在中國的發展道路上承擔著歷史性的責任。

  由政府進行監管的金融、城市和農村不同的土地制度、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産業結構、有待完善的社會保障、缺乏透明度的財稅制度……。目前中國面臨的問題涉及各個領域,根深蒂固。李克強表示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雖然滲出些許悲壯,但也表現出了要推進改革的不易。

  中國新領導層能否邁出推進改革的嶄新的一步。世界第2大經濟體描繪的未來藍圖對世界而言也至關重要。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56
具有一般參考性
 
6
不具有參考價值
 
12
投票總數: 7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