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比特幣真的能威脅人民幣嗎?

比特幣真的能威脅人民幣嗎?

2013/12/24

PRINT

  作為一種新的電子商務交易的結算手段,網路虛擬貨幣「比特幣」已成為世界範圍的一大熱點。中國的比特幣交易此前也出現激增,但是對此中國政府的應對卻很簡單,就是「禁止」二字。中國政府要求金融機構和發卡公司等不得參與比特幣的相關業務,給比特幣使用的急速擴大關上了閘門。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
  中國人民銀行和工信部等5部委於12月5日聯合發出通知。《通知》首先指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的,「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通知》的對象是金融機構和「銀聯卡」等的結算服務公司。《通知》禁止「開展比特幣與人民幣及外幣的兌換服務」,禁止「開展比特幣的儲存、託管、抵押等業務」,禁止「接受比特幣或以比特幣作為支付結算工具」,禁止「發行與比特幣相關的金融産品」。一言以蔽之,就是禁止與比特幣相關的一切業務活動。

  當然《通知》沒有禁止個人自擔風險購買比特幣的行為。所以少數人在交易中使用比特幣的情況仍然有可能發生。但是結算機關和比特幣的聯繫一旦被禁止,那麼比特幣在大量人群參與的網上拍賣或者電子商務交易的世界裏擴大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小了。

  《通知》的影響迅速出現。《通知》發出後,比特幣兌人民幣的交易價格急速下滑。中國最大的網路搜索公司百度也在6日宣佈停止接受比特幣支付,原因是比特幣價值大幅變動,使其無法保護用戶利益。但實際上百度在遵從《通知》要求是顯而易見的。

  為什麼中國一下子做出了「禁止」的決定呢?熟悉中國金融的日本信金中央金庫的上席審議官露口洋介認為,「中國貨幣當局擔憂新的結算手段在他們無法管控到的地方擴大」。

  這和到今年夏天為止在市場上熱鬧過一陣的「影子銀行」問題有點類似。中國金融政策的要訣到今天仍是「窗口指導」。中國的管理者掌握銀行的人事權,又通過其掌握了人事權的銀行控制融資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9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1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