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大石格:從靖國神社回到首相官邸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露出了爽朗的表情。安倍一直表示對第一次擔任日本首相期間「未能參拜感到悔恨至極」。現在宿願達成,應該是一種放下肩上重擔的心境吧。
但是圍繞日本的政治情勢卻沒有那麼「爽朗」。中國和南韓都在強烈反對。雖然安倍在參拜後説「希望尋求對話」,但是對方將把大門越關越緊,則是毫無疑問的。
更大的危機是,同盟國轉過身去了。「美國感到失望」,美國駐日大使館立即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做出了聲明。在經濟交涉中,雖然美國和日本也有過大聲爭吵的時候,但是美國毫不掩飾地批評日本首相的言行,在我的記憶中基本上沒有。
也有日本政府説明能力不足的原因,在歷史問題上,歐美贊同中韓的有識之士正在增加。沒有週到的事前準備,就冒然參拜靖國神社,將使這種狀況更加惡化。
二戰後的日本政治是帶著各種矛盾走到今天的。保守派説著「東京審判是勝利者的審判」,「現行憲法是麥克阿瑟強加的」等反對美國支配日本的話語,但是在冷戰中又選擇了親美的路線。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或者將導致這種微妙的平衡出現崩潰。
在熱愛日本這個國家方面,安倍似乎有不輸給任何人的自負。安倍的這種姿態讓日本人産生了「這個首相在拼命努力」的信賴感,繼而支援安倍經濟學,這種現象也確實存在。
但是,愛國心過熱就會帶來輕視人權和與周邊國家的摩擦等。看一下歐洲的新納粹主義和中東的伊斯蘭基本教義就可以明白,國家主義常常會超出執政者的預想而「暴走」。讓事態得到控制,不陷入這個陷阱,才是政治的作用。
1996年以現任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的橋本龍太郎就參拜問題解釋稱「是約好在那裏相見的」,表示自己想追悼的是戰死的表兄弟,而不是戰爭的指導者。
但是靖國神社裏祭祀著東京審判認定的甲級戰犯,那種解釋説不過去。如何讓靖國神社變成讓所有人都不反感參拜它的地方,現在到了該認真考慮的時候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