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東北部的大連市,開始出現「搭車上班族」。為宣傳通過智慧手機使用搭車軟體,運營商負擔了部分搭車費用。若乘計程車花費維持在起步價範圍內,市民相當於免費乘車。避開擁擠的公交,乘坐寬敞的計程車上班,正成為市民的一大樂趣。
 |
上海街頭的計程車 |
提到中國的計程車司機,態度親和者不多,而到達指定地點後説「謝謝」者則幾乎沒有。乘客在路邊招手,計程車司機會將車靠近並搖下車窗,但若不願前往乘客指定之地,便「呼——」地一下疾馳而去。
為減少這種不愉快的體驗,搭車軟體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阿里巴巴推出的「快的搭車」和騰訊推出的「嘀嘀搭車」,開始在全國推廣。一旦使用軟體預約計程車,附近的司機便會接到約車資訊。大連的計程車起步價為8元,而兩家公司為進行産品競爭,會給使用其軟體的乘客補貼12到20元。因為司機也可得到5到10元的補貼,所以使用搭車軟體的司機會向發出約車資訊的乘客飛馳而去。
雖然會花掉鉅額宣傳費,但兩家公司都努力讓更多人使用己方軟體進行電子結算,由此推動己方網購數量的增加。
然而,兩家巨頭競爭,卻出現了奇妙的現象。當計程車司機向能獲得更高收入的約車乘客疾馳時,站在路邊的乘客便越來越打不到車。即便舉手招車,亮著「空車」標誌的計程車卻從身邊過而不停。
這到底能否看作是服務的提升呢?我在零度以下的大連街頭瑟瑟發抖,歪著頭等待著計程車……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大連支局 森安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