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日本捕鯨戰略很模糊

日本捕鯨戰略很模糊

2014/05/06

PRINT

  日本在南極海域的調查捕鯨被國際法院(ICJ)被叫停。日本農林水産相林芳正日前再次強調了力爭重啟商業捕鯨的姿態。科學研究表明鯨魚資源非常豐富。如果道理講得通,日本能夠以反捕鯨國為對象,為要求重啟商業捕鯨而提起訴訟,但日本的戰略卻模糊不清。有關鯨魚的對立已經發展為不同層面的問題。

與捕獲額度相背離

  在此次訴訟中,反捕鯨國澳大利亞起訴了日本。3月31日,國際法院作出的判決的核心內容是,「日本的調查捕鯨並非純粋以科學為目的,要求日本政府不要繼續發出更多捕鯨許可」。

照片由日本鯨類研究所提供
  作為資源管理機構,國際捕鯨委員會(IWC)1982年以資源減少風險為由,決定暫時停止商業捕鯨。當時挪威和冰島對該決定持有異議,選擇了繼續商業捕鯨的道路。而日本則尊重反對捕鯨的美國態度,決定以「調查」為目的,在包括南極海域和日本沿岸在內的西北太平洋繼續捕鯨。負責實施調查的是最多每年獲得50億日元以上補貼的日本鯨類研究所等。被捕獲的鯨魚的肉作為副産物被出售,以用於籌集調查費用。

  國際法院對日本調查捕鯨表示質疑的根據之一是捕獲額度與捕獲數量的背離。日本作為調查所需的數量,設置了在南極海域每年捕獲1035頭鯨魚的額度,但近年來3成額度沒有使用。而且捕獲的大部分是小鬚鯨,而用於調查鯨魚種類之間相關性所需的其他品種接近於零。

  在頂峰時期,日本擁有高於全年消費量的4千~5千噸鯨肉庫存。日本主張捕鯨數量減少的原因是激進的反捕鯨團體「海洋守護者協會」的阻礙,但並未獲得支援。此前在日本水産廳負責捕鯨問題的國際東亞研究中心客座首席研究員小松正之認為,「日本捕獲量的減少自從海洋守護者協會進行阻止之前就已經開始。國際法院可能據此認為,日本為了調整庫存,以海洋守護者協會為藉口減少了捕獲量」。

  判決涉及的地點為南極海域,但日本在西北太平洋也沒有用完捕獲額度。今後,如果反捕鯨國提起訴訟,該海域的作業也有可能被要求停止。

 
  構成國際捕鯨委員會基礎的《國際捕鯨管制公約》(ICRW)倡導「鯨類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1990年之前參考資源評價,決定討論重啟商業捕鯨。東京海洋大學研究所教授加藤秀弘表示,「目前鯨魚資源已經恢復,這是科學家的一致意見」。可以説,忽視科學研究成果、持續拒絕調整商業捕鯨的反捕鯨國家違反了條約。

需求不足5000噸

        但是對於重啟商業捕鯨,日本也並未下定決心。實施商業捕鯨無法像調查捕鯨那樣投入稅金。日本水産等曾經開展捕鯨的水産公司如今已經成為跨國企業。日本國內的鯨肉年需求量不足5千噸,再加上來自海外的強烈批評,重啟捕鯨的好處很少。東海大學海洋學部的講師大久保彩子指出「如果商業捕鯨被允許,日本的捕鯨可能會消失」。

        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反捕鯨國過去也曾為了獲得鯨油而大肆捕鯨。從1970年前後開始大力提倡反捕鯨是出於極為現實的原因。即借助反捕鯨口號來宣傳環境保護、獲得選民支援的政治意圖以及開採出石油之後不再需要鯨油。在澳大利亞,「觀賞鯨魚(Whale Watching)」已成為一大觀光産業,海洋守護者協會則因阻撓日本的捕鯨行為而獲得了鉅額捐款。

         加藤教授指出「捕鯨問題中包含了科學和資源以外的眾多因素」。反捕鯨國的主張並非基於「理」,而是基於「利」。暫且不論是對是錯,日本所依據的「理」也模糊不清,無法推翻應該受到批評的反捕鯨國的「利」。日本水産廳的一名原職員抱怨稱:「日本到底在為什麼而戰?」

(吉野浩一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5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2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