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肖敏捷:上世紀80年代末筆者出國求學之前,在國內從未與銀行打過交道。那時侯每月去郵局取家寄來的匯款,有一個郵局存摺僅此而已。記憶裏當時國內沒有什麼像樣的銀行,從外觀看上去,銀行跟一般的商店並無多少區別。來日本之後,從領取獎學金到交房租都離不開銀行,在導師夫人的陪同下開設了人生第一個銀行帳戶。暑假期間為從國內來的進修生當翻譯逛街時,得意地為幾位朋友炫耀如何使用取款機。總之,那時侯在筆者眼裏日本的銀行十分耀眼。
|
肖敏捷 |
不光是筆者,對很多日本人來講,銀行在日本也是享有特殊地位、令人羨慕的行業。銀行被成為「百業之母」,沒有銀行的大力扶持,日本經濟或許沒有今天,很多日本企業或許根本長不大。被稱為「銀行員」在銀行工作的職員無論是收入還是社會地位確實高人一頭,尤其是集結在東京的幾大銀行可以説是精英聚會、出類拔萃。結婚找對象,只要一聽是銀行員,對方家臉上頓時添光,因此對大學生來説畢業後去銀行就職是一件非常令人嚮往的事情。但是筆者所講的這些似乎都已成為歷史。
日本的一些提供就職資訊的人材仲介公司每年都公佈應屆大學畢業生就職企業人氣排行榜,從過去30年的排行順序變化可以看到日本銀行業的冷暖。由於理工科畢業生主要選擇汽車、電氣等製造業,我們主要看一下文科畢業生的就職人氣變化。上世紀70年代,前十名的企業商社居多,銀行頂多能擠進一、兩家。70年代,日本終止多年執行的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日元開始大幅升值,日本企業開始把眼光放到海外市場,與海外打交道經驗豐富的商社自然受到青睞。到了80年代,人氣榜裏無論是家數還是名次銀行都開始呈上升趨勢。1989年,三和銀行排第二位,三菱銀行、住友銀行、富士銀行也打入前十名。當時日本正處泡沫經濟的頂峰之際,銀行向房地産開閘放水帶來豐厚的盈利,人往錢多的地方去理所當然。
然而上述這幾家銀行你現在日本已經找不到了。90年代泡沫崩潰以後,從地方到東京大批的銀行倒閉,沒倒的也通過兼併的方式幾家抱團取暖共度難關。有意思的是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前,大銀行仍然是大學生們嚮往的地方,因為在日本大家堅信哪怕天蹦地裂日本政府決不會讓大銀行倒閉的。一直到了2000年左右,日本政府強行向大銀行注資逼迫其認真處理壞帳以及行業重組,大銀行不倒的神話從此破滅,那些平時我們一聽名字立刻肅然起敬的銀行竟然都一個個改名換姓、面目皆非了。以往在全球銀行市價總額排行榜上日本的商業銀行居多,現在前10名幾乎被中國的商業銀行包攬,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2000年以後,文科學生也開始流向製造業以及其他服務行業,最近幾年打入前10名的企業所屬行業明顯分散化,與銀行人氣不相上下的竟然是廉價旅遊公司和傢具公司,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過去在銀行的高工資、高地位的誘惑下,優秀人材雲集銀行,所以有日本學者曾經指出銀行最大的罪過就是從民間掠奪人材。但是多虧泡沫崩潰和銀行業走下神壇,優秀人材才會分散到實體經濟裏,從而推動日本經濟加速轉型。同時,浴火重生後的日本的絕大多數商業銀行目前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都非常穩定。
一個國家能否持續發展,不光只看銀行有多風光,主要看實體經濟中能否優秀企業層出不窮。如果沒有企業的發展,銀行風光也難以持久,這是日本的經驗教訓。不知國內的銀行界朋友如何看?
(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作者所屬公司SMBC日興證券無關)
專欄:肖敏捷論中日
肖敏捷 簡歷
出生於中國西安。自武漢大學畢業後,作為日本文部省(當時)公費留學生到日本留學,先後就讀於福島大學和筑波大學的研究所。1994年起在日本的證券行業從事經濟分析和資産管理之後,目前SMBC日興證券經濟分析師。作為頻繁來往于中日之間,不斷推出準確經濟報告的經濟分析師而為人所知。
在《日經Veritas》排行榜(2010年)經濟分析師部門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國人經濟分析師看中國經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