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敏捷 |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肖敏捷:前些日子,東京電視臺播放的紀錄片介紹了在緬甸設立加工廠的日本服裝廠商的創業歷程。描述了日本企業如何向來自鄉下的打工妹嚴格灌輸日本式縫製技術,紀錄片最後以日企為尋求廉價豐富的勞動力正掀起進軍緬甸熱潮而收尾。片中的場面讓筆者想起剛剛實行改革開放時的中國,如果關掉聲音只看視頻不會以為是緬甸,看到的簡直就是30年前的深圳。
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日企對中國直接投資仍然處在較高水準,對日企來説,中國仍然是最為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之一。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已經很少能看到有關中國的這種紀錄片了。報道變化最大的是介紹中國投資環境時,已經不用中國擁有無限的廉價豐富年輕勞動力這種耳熟能詳的説法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報道中國勞動力短缺和最低工資標準上漲等資訊。同時,越來越多進駐中國的日本廠商開始將部分生産基地轉移到東南亞等地,已經啟動民主化進程的緬甸作為後中國時代重要的承接地開始受到日企的關注。
從雁行形態理論看,緬甸、寮國、柬埔寨以及孟加拉國等經濟發展比較遲後的國家和地區加快追趕的步伐是件大好事。筆者看紀錄片時,不由得從心裏想聲援這些打工妹。而中國人工費上升則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看好中國消費市場的海外企業當然也從中受益。每當看到有媒體炒作中國勞動力短缺,筆者都覺得不可思議。擁有大約14億人口的巨大的中國,擔心其他任何事情或許都有相應的理由,但擔憂勞動力短缺卻是杞人憂天了。
誠然,由於受30多年前開始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中國在走向少子化和老齡化也是事實,這成為有關路易斯轉折點、人口紅利轉向人口負擔等擔憂勞動力短缺的背景。近年來,不僅是沿海地區,就是在內陸地區難以招到員工的企業也多起來的事實令這種擔憂愈演愈烈。
但這並不是中國勞動力短缺,而應該是勞動力從製造業轉向服務産業、從中小城市轉向大城市的結果。同時也不能完全否認大城市的服務行業勞動力過剩的可能性。例如在中國大城市稍微像點樣的餐廳裏有日本好幾倍數量的男女服務生的情況屢見不鮮。在東京,即使是非常高級的酒店,也看不到專為客人開門穿著旗袍的美女。因此,很多日本人會覺得中國的餐廳和酒店服務比日本好。還有中國足部按摩店的數量和規模大概都是世界首屈一指。這裡因為勞動力豐富而廉價,企業不太意識勞動力成本而大量雇傭員工。
如果有機會可以觀察一下,在中國的收費公路上收費的很多都是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相當多。一問朋友才知道,收費員的工資很高是人氣工作。而在日本,做這些工作的都是五六十歲的男性。計程車司機也是一樣。因為受經濟不景氣等原因的影響,東京的年輕計程車司機比以前多了,但大多還是中老年男性。雖然不能單純和老齡化程度高的日本做比較,但中國今後也會面臨著想繼續工作的中老年的就業問題。
因此,如果不拘泥與心靈手巧、視力要2.0、二十歲以下等與機器人一樣的招聘標準,中國的勞動力是取之不盡的。例如養老服務,如果認真進行職業培訓,中老年人也一定能充分發揮能力。中國並不是勞動力短缺,而是隨著産業結構轉型和城市化的發展,出現了勞動力再分配和勞動力市場擴大等情況。如果中國真的實現完全就業,那全球經濟何懼什麼歐洲債務危機?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
肖敏捷 簡歷
出生於中國西安。自武漢大學畢業後,作為日本文部省(當時)公費留學生到日本留學,先後就讀於福島大學和筑波大學的研究所。1994年起在日本的證券行業從事經濟分析和資産管理之後,目前為獨立經濟分析師。作為頻繁來往于中日之間,不斷推出準確經濟報告的經濟分析師而為人所知。
在《日經Veritas》排行榜(2010年)經濟分析師部門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國人經濟分析師看中國經濟》。
肖敏捷專欄
日本人為什麼不炒樓?
日本如何創造新的成功經驗?
日本不再值得中國學習了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