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敏捷 |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肖敏捷:據報道,到目前為止,中國地方政府已經公佈的投資計劃投資額總計已經超過10萬億元。對於中國地方政府推出的這些「穩增長」措施,日本如何看待呢?可以説是既喜又憂,憂大於喜。
7月26日,湖南省長沙市公佈了高達8,292億人民幣的投資計劃,隨後日本媒體在第1時間進行了報道,由此可見日本期待之熱切。
雷曼危機後,中國政府推出了4萬億元經濟刺激政策,這不僅使中國經濟實現了V型復甦,同時眾多日本企業也從這一「中國特需」中獲益頗多。眼下,眾多日本企業面臨著歐洲債務危機和日元升值等問題的困擾,從這一角度來説,一個地方城市能雄心勃勃地推出相當於其年名義GDP總額1.5倍的龐大投資計劃,那麼超過長沙的城市一定會層出不窮。果不其然,動輒上萬億的投資計劃接踵而至。新一輪「中國特需」是否重新開始?日本企業對此産生強烈的期待也是不難理解的。
但是,擔憂的聲音也不絕於耳。第1,「特需」規模越大,隨後的調整過程越痛苦。日本工程機械行業就是典型,該行業過去幾年由於在中國市場獲利頗豐,幾家日本上市企業的股票作為「中國概念股」的火車頭極受青睞。如今,如何減輕對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成為該行業的燃眉課題。此外,「4萬億」帶來的産能過剩,不僅中國企業的業績普遍下滑,日本企業也難於倖免,例如新日鐵公司已經被迫進行了資産減值處理。
第2,地方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在多大程度上值得相信也是問題。如果沒有中央政府的批准,不管經濟刺激政策多麼誘人,也不過是畫餅充饑。儘管地方政府擅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但銀根始終掌握在中央政府的手裏。
在上一次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政策公佈之後,日經平均指數應聲上漲,但上漲行情並未持續很長時間。投資家開始疑神疑鬼,4萬億中「真金白銀」能有多少?資金來源是否可靠?因為如此龐大的投資計劃,新華社的報道簡單到大約一張A4紙即可容納。順便提一下,相對照的是2009年4月10日,日本政府和當時的執政黨自民黨公佈的經濟危機應對舉措寫滿了37頁。
即便如此,當時筆者在東京舌戰群雄,堅信4萬億元經濟刺激政策必然取得成功。筆者的理由是,如果是緊縮政策的話,地方政府可能陽奉陰違。中央政府號召增加融資和擴大投資對於擅長投資的地方政府來説是如魚得水,當然舉雙手贊成。果不其然,4萬億一出台,地方政府競相公佈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到最後,其總計金額已經相當於五個4萬億。
時過境遷,天上是否再掉餡餅誰也不知道。中央政府對於地方政府的大規模投資計劃一直持觀望態度,而地方政府則以十二五規劃、發展新戰略産業等名義不斷推出大規模投資計劃。這更加讓海外人士感到誤解和擔憂。目前,十二五規劃即將進入下半程,但投資計劃為何今天才得以確定?此外,政府主導發展新戰略産業的信心可貴,但政府果真就比民營企業和市場聰明嗎?因為在日本,凡是政府主導的幾乎毫無成功的先例,相反政府放手不管的卻茁壯成長。我堅信中國的地方官員一定比日本的官員聰明,但世界是平的,市場是無情的。
當然,如果出現大批民工提前返鄉的失業潮,政府確實需要採取措施。但是否需要故技重演?中國經濟即使放緩也能保持8%左右的增長率,因此無需過度擔憂。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無法擺脫「一放就亂,一收就死」這一惡性循環的結構性問題才是真正的憂慮。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有關新一輪4萬億元經濟刺激政策的亂局使海外企業重新警惕中國風險。
如果中國真的啟動新的4萬億,希望全部投入到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上。不管是中國企業還是日本企業,「中國特需」百年一次就可以了,持續發展才是長久之計。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
肖敏捷 簡歷
出生於中國西安。自武漢大學畢業後,作為日本文部省(當時)公費留學生到日本留學,先後就讀於福島大學和筑波大學的研究所。1994年起在日本的證券行業從事經濟分析和資産管理之後,目前為獨立經濟分析師。作為頻繁來往于中日之間,不斷推出準確經濟報告的經濟分析師而為人所知。
在《日經Veritas》排行榜(2010年)經濟分析師部門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國人經濟分析師看中國經濟》。
肖敏捷專欄
中國真要告別高增長時代?
中國勞動力真的短缺嗎?
日本人為什麼不炒樓?
日本如何創造新的成功經驗?
日本不再值得中國學習了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