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社評 > 日本3·11災後3年復興路

社評:日本3·11災後3年復興路

2014/03/11

PRINT

      造成1萬8000多人死亡和失蹤的東日本大地震轉眼已過去3年。如今仍有26萬受災群眾在臨時住宅等場所生活。經過這場大災難日本會發生改變嗎?

      在草莓産地宮城縣亙理町,200個住宅區即將建成。遭遇海嘯災害,位於「災害危險區域」的人們將集體向新住宅區轉移,不過預計將空出約10個住宅區。

   政府機構應對死板

       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受災者搬到了其他地區、放棄重建住宅。亙理町也在召集危險區域以外的受災百姓,不過日本國土交通省認為這是將住宅用於「目的以外的用途」,要求返還這部分的土地使用費用。

       因為災區居民區建設項目由國家全額出資,所以不允許經費被濫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受災者的想法會發生變化。國家的態度是不是太過僵硬了?

      即便如此,開始重建住宅的亙理町已經算是很不錯了。在受災地,確保的住宅用地和建成的國有住宅僅僅佔一小部分。因為想要確保轉移用地,卻因所有者不明以及用地未登記而難以推進。

       岩手縣提議國會設立一項新制度,規定只要自治體向第三機構支付購買費用,即使不經過所有者同意也可以著手動工建設。但是,由於此舉「可能侵害私有産權」,國會並未予以認可。

        東日本大地震已過去3年,中央政府機構僵硬的應對措施越來越明顯。不應根據制度來應對,而是應該根據受災地的情況靈活應對。這難道不是災後復興的出發點嗎?

       如果住宅重建進度放緩,在臨時住宅的生活將進一步走向長期化。很多老年受災者都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等疾病,但是醫療和看護的人才卻嚴重不足。

       從阪神大地震來看,正式開始重建住宅時,被留在臨時住宅裏的老人很容易出現「孤獨死」。因此需要更多撫慰老人心靈的人。

      另外,災區的産業再生也尚未實現。在宮城縣石卷市的水産加工區,60%的企業已經重新投産,石卷漁港的漁獲量也恢復至接近70%。但是,實際情況並未恢復到數字所顯示的那樣。

        最大的煩惱就是人手不足。震災前居住在加工區附近的居民會作為兼職人員等來上班。但是,沿海地區遭到了海嘯的襲擊,現在很多人都分散居住在內陸地區。

       石卷魚市場的社長須能邦雄説:「由於離加工區較遠,有人不願意回來工作」。如果受災者遲遲不就業,工廠將無法正式投産。

       和宮城和岩手縣相比,福島縣的復興相對滯後。福島第1核電站不斷洩漏污水,在事故中溶解的核燃料的狀況也尚不清晰。首先必須盡全力治理污水,逐漸推進廢爐作業。

       清除放射污染方面也遲遲不見進展。政府將清污的目標調整為「將長期輻射物質攝取量降低至每年1毫西弗(mSv)」,改為基於居民輻射物質攝取量數據來靈活判斷達成狀況。

       圍繞1毫西弗的目標,不少聲音批評「目標過高」,應當進行調整。國家和自治體應該遵照新指針加快清污工作的步伐。

   有必要集中住宅等設施

        日本政府計劃4月1日在田村市的部分地區解除避難指示。不過,居民對於避難解除1年後才支付損害賠償以及返回田村市的居民和不返回居民的賠償額不同感到強烈擔憂和不滿。

       在大熊町和雙葉町,越來越多的居民覺得避難生活將走向長期化,「除污作業結束後也不打算回去」。考慮到放棄返回故鄉的居民,希望國家能夠在確保固定住所、就業以及上學方面加大援助力度。

       很多受災區都出現過疏化趨勢。因此在災後復興時有必要以公共設施為中心儘量將住宅集中到一起。防災視點方面應該考慮到避難建築等,而不是一味依賴防潮堤。

       另外農業和漁業設施的規模也有必要擴大。僅僅回到過去的水準在今後的産地間競爭中將無法取勝。

       如果受災地無法真正實現復興,便不會誕生全新的日本。因此,國家和自治體有必要靈活運用制度、結合地區實際情況來出台再生政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9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2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