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劉迪觀察 > 中國的中産階級,在想什麼?

中國的中産階級,在想什麼?

2017/09/19

PRINT

 

  中國中産階級不屬於「官二代」、「富二代」,也非社會底層。中國城市化的迅速發展,促進了中産階級發展。但是,在城市化浪潮中,億萬中産階級呈現原子狀態,個體孤立、內心不安。他們強烈關心他們自己的財富是否能夠保值、增值,同時他們對安全、安定、安心問題有強烈要求。中國中産階級的財富、安全需求,構成了中國政治穩定的重要基礎。另一方面,中國中産階級,政治參與度比較低,也比較消極。因此他們是政治世界中沉默的多數。他們對政治的這種態度,從目前看,也許有利於政治穩定。但從中長期來看,如何促進中産階級的政治參加,對中國政治來説是一個重要課題。 

 

為了提高孩子的修養,父母的教育熱情正在高漲(上海市內的音樂教室)

   

  作為社會政策,要防止目前中産階級的不穩定及其衰落。中國老齡化正在迅速發展,中産階級一旦進入退休年齡,可能在財務或心理上成為社會負擔。目前,西方已開發國家被高福祉政策綁架。「銀色民主浪潮」席捲已開發國家,老齡選民推動導致國家把財力日益轉向福祉。這嚴重影響壓迫國家預算對教育、新産業的投資。如何保證老年中産者的福祉與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平衡?在中國,一個居住在城市群中的銀髮族,可能日益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發聲群體。中國政治是否對一個高齡化的中産階級社會做好準備?

   

 劉迪

  在中國文化、教育界,傳統主義崛起。在社會日益分裂、小眾化過程中,傳統主義構成中産階級價值觀的基礎。自上世紀90年代,中國各地少兒古典閱讀班如雨後春筍。在文藝節目中,古典題材越來越多。今年9月,中國語文教科書採用的課文,古典部分超過50%。據説,這是1920年代以來,選用古文最多的教科書。上世紀的新文化運動,造成中國傳統教育的斷裂。有人説,目前教科書的修訂,是「矯枉過正」。如何看待文化、教育界的傳統主義?尼克森曾在《領導者》中談到美國革命與法國革命的不同。他説美國革命,其目的是為維護傳統,而法國革命,僅是把舊的東西一掃而光。其實,近代中國早期革命者,在這一個意義上,與美國革命者有共通之處。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喊出「告別革命」口號。也許,今天的中國知識分子,重新回到19世紀中國革命的歷史原點。他們革命的終極目的,本來是捍衛其本位文化。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劉 迪 簡歷 

日本杏林大學綜合政策學部及研究所國際協力研究科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碩士課程畢業、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了。博士學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60
具有一般參考性
 
14
不具有參考價值
 
81
投票總數: 50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