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走在高架下

旅人的形狀(22)走在高架下

2014/08/27

PRINT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那一陣子,我常在春天的傍晚走在高架橋下。四月的空氣仍帶著季節的涼意,抬頭總能見到遠方滲出幾絲橘黃的光,暗示著再過不久,天空就要收走白晝。原本要走進車站超市的我,偶爾一不留心就會偏離目的地,等到回神過來時,才發現人正沿著鐵道的高架橋往前走。

      那時候,我剛搬來日本不到一個月。住的地方是個寧靜的小鎮,跟東京都隔了條河的埼玉縣,只要一離開車站,幾乎是什麼店家也沒有的純住宅區。這不是我在旅行時期所熟悉的東京,對周圍的一切都還很陌生。我想要探勘住家附近的環境,但又怕走遠迷了路,所以剛開始總是保險的,沿著高架橋走。

      從這一站走到下一站,如果心有餘力,再多走一站也可以,最後再沿著原路折返而歸。高架橋筆直的向前延伸,就算是途中發現什麼有趣的小巷弄,想要稍微偏離軌道也無妨,因為我知道只要回頭的目光找到高架橋,就絕對不會迷路。像大海中浮潛的初心者,一條繩子繫著自己和不遠處的教練,讓剛來到舉目無親的異鄉的我,得以帶著安心感進行一場日常生活的小探險。

      搬離郊區的小鎮以後,住的地方不再有高架鐵道,而已經不懼怕四處亂闖的我,不再有機會像剛來日本時那樣,沒事就散步在高架橋下。

      倒是後來有一段時間,我常踏進東京高架下的咖啡館和居酒屋。東京的高架下總有很多風貌多元的店家,豐富熱鬧的程度,遠遠超過了當年我所居住的那個郊區小鎮。

      認識留學生C君時,對他的印象就是將來他畢業以後,一定是個跟日本上班族一樣,在週五的下班夜晚,會跟同事去高架橋下喝一杯才回家的男人。他恐怕自己也是這麼想像著的。事實上,他會來日本念大學,就是決定要留在日本定居就職。可惜事不從人願,他沒找到工作。

      簽證只剩最後一個月的那段日子,C君每個星期都要找我去有樂町或新橋車站吃飯。他告訴我:「以後沒機會了,只好趁現在感受一下那樣的生活了。」感受一下,東京上班族的男人們走進高架鐵道下的飲食店大快朵頤,在居酒屋、拉麵店、壽司店或咖啡館,總能跟哥兒們高談闊論的激昂風情。對C君來説,那是他在高架橋下,一個等待孵化卻未竟的想像。

      我想起最後一次,跟他去新橋站高架下的居酒屋。大概逼近回國,而台灣的工作也沒下落,因此整個晚上,他都顯得有點恍神,談到未來也難掩不安。

      用完餐,原本準備回家了,我卻忽然提議:「沒事的話,不如沿著高架橋下散散步,到下一站搭車吧?」於是我們沿著山手線鐵道的高架下走,從新橋走到有樂町卻意猶未靜,最後走到了東京車站。看著沿路高架下燈火通明的商家,C君驚喜地説:「真怪,雖然經常走,但總還是會發現一些以前沒注意到的小店。」我也意識到自己已經很久,沒有這樣走在高架下了。

      「陌生的路,反正就先一直往下走,總會像是這樣發現有趣的店吧。」我説。C君好像聽懂了什麼似的,微笑著點點頭。

      沿著高架,像賓士的列車一般向前走吧,不要呆在原地迷惘。縱使還不確定目標,只要目光不遠離,未來也就不怕迷失。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4部以上。近作為散文《夢中見》,遊記《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6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2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