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神樂的夏天

旅人的形狀(18)神樂的夏天

2014/07/30

PRINT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明明覺得去年的「神樂坂祭」才剛結束不久,還念茲在茲著來年一定也不能錯過,結果一晃眼,今年的祭典又已結束。

 
     第一次知道有神樂坂祭這項活動,是在去年剛搬到新家後不到一個月的事。住家距離神樂坂很近,徒步六、七分鐘就能抵達。神樂坂有一、兩間規模稱不上是多大,知名度也不算廣的神社,那時見到活動告示的我心想,所謂的神樂坂祭,大概就跟其他神社前舉辦的夏日祭是大同小異的吧。就是那種在神社周圍會擺設一些吃喝玩樂的露天攤位,節慶期間從黃昏開張到深夜才打烊的日式廟會。

      只要去過幾次日本神社祭典的人,大概會知道這些臨時的夜市攤販,不管在哪一個神社,基本上都差不多。固定會出現的攤位種類和賣的東西差不多;食物吃起來的味道也差不多。

      不知道為什麼,我甚至覺得連賣東西的大叔、阿姨、大姐和小哥也都長得相近。這些人的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質,很不拘小節的性格,豪邁的聲量和舉止,彷彿平常不是會出現在東京的人。我有時懷疑,只要是神社祭典開辦了,這些攤販就會被像是滑鼠一樣的東西給選取起來,然後從某間神社的祭典裏剪下來,直接貼到另外一間神社前。

      然而,這招在神樂坂可是行不通的。去年逛過神樂坂祭以後,驚喜地發現這個夏日祭跟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這裡出現的攤位,並非是從別的地方剪貼過來的。他們全是出自於這一帶的餐廳,由商家直接擺攤。這些餐廳來擔綱祭典的飲食攤販,餐點的品質自然較高。畢竟,神樂坂可是精緻美食之街呢。這裡又以日本料理、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餐廳居多,每家風格迥異的店家,各自挑出幾樣招牌菜作為攤位的主打星,便宜的定價和其他夏日祭典的攤販也差不多。

      我和朋友在這天傍晚下班以後,特地回家換上了一身合宜夏日祭典的「甚平」穿著,準備好好的逛一逛神樂坂祭。平常並不特別意識到我和朋友是不同種族的人,但兩個人穿上甚平的這一刻,我忍不住説:「你真的是日本人耶。」他露出一副「在説什麼啊?」的不解表情。而我在他面前,怎麼看都覺得自己像個扮裝的觀光客。民族的傳統服飾,好像很容易把打一個人打回原形。

      「啊?聽到了嗎?」朋友一轉話題。遠方的太鼓鳴擊,阿波舞(盆舞)舞者的吶喊與橫笛聲,在溽熱的空氣中緩緩地蒸散開來。

      朋友帶著孩子氣的口吻,説:「總覺得不來參加夏日祭,就沒有夏天真的來了的感覺!」其實都七月底了呢,夏天已經過了一半。再一晃眼,又會驚覺是明年的神樂坂祭了。時間果然在兩個不同世代的身上,踩著幅度迥異的步伐。

      我突然抬頭,看見昏暮的東京天空裏有一種橘紅光,像夜市攤販裏會見到的棉花糖,抽出幾條綿長的絲,隨意地甩掛在天上。忍不住高舉起手,好像碰觸到了,就能吃到甜意。

      拐出這條狹長的石子路,就是祭典的街了。神樂坂祭縱使熱鬧非凡,攤位的形式也那麼與眾不同,不過我猜想此後留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恐怕會是這一小段路的光景吧。還未見到真正的全貌,卻已感受到了存在。漸漸清晰的輪廓,一切都在成形。在一樣的夏天裏,藏著不一樣的暗記。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4部以上。近作為散文《夢中見》,遊記《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9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