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目前,日本列島正值梅雨季節。5月的東京異常炎熱,但最近進入梅雨期之後,氣溫出現了下降。從沖繩縣開始,日本各地先後進入梅雨季節,先是日本西部,然後移動至日本東部。但北海道沒有梅雨。
在往年,在從5月底至7月中旬前後的時間裏,除北海道之外,日本所有地區都將出現約1個月的梅雨期。
日本高溫多濕,這一點廣為人知,但據稱全年降雨量甚至多於南美亞馬遜。對於日本濕漉漉的獨特而強烈的濕度,來到日本的中國人也都吃不消。經常聽人説,與中國和南韓等的大陸性氣候相比,日本盛夏的悶熱更讓身體難以承受。
來到日本的外國人經常説的一句話是,「日本人喜歡打傘」。
前些日子,有一個電視節目説,「歐美人只要不是特別大的雨,就不會打傘,但日本人就算只有1、2滴雨滴,也會馬上從包裏取出雨傘。真有意思」,我認為「的確如此」。
的確,我本人也是只要下雨,就馬上打起雨傘。雖然並非在一年中總是隨身攜帶雨傘,但在梅雨季節,幾乎總是將傘放進包裏,而且熱天打遮陽傘變得理所當然(最近,日本的遮陽傘幾乎都可以當雨傘用,不管是雨天還是晴天,東京的女性在外面行走時都打著傘)。
總而言之,對於日本人來説,下雨時打傘是理所當然的習慣,過去從來沒有質疑過這一點。
但是,歐美和中國的情況卻有所不同。雖然中國人存在比歐美人更喜歡打傘的傾向,但或許仍未達到日本人的程度。在20年前的中國,雨天身穿雨衣騎自行車的人非常多,這曾讓我大吃一驚。如今雖然騎自行車的人已經不多,但如果到了農村,至今仍能看到有人身穿顏色鮮艷的雨衣。
在上述電視節目中,歐美人帶著難以理解的表情説,「就算稍稍被雨淋濕一點也完全沒關係。即使被雨淋濕,乘地鐵也沒問題。日本人為什麼這樣敏感、總是打傘呢?」。
另一方面,日本人在接受採訪時回答説,「如果被雨淋,西服就會濕透吧?被淋濕的衣服緊貼在身體上,感覺很不舒服。此外,還會給周圍的人造成麻煩」。
在節目中,作為日本人極端厭惡被雨淋濕的證明,介紹了日語中有關被雨淋的負面説法——「濡れ鼠(nurenezumi濕老鼠)」(意為像被雨淋濕的骯髒的老鼠那樣全身濕透)和「濡れ衣(nureginu 濕淋淋的衣服)」(意為蒙受不白之冤),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還有些有趣的數據顯示日本人喜歡打傘。在日本,雨傘銷量每年達到1億3000萬把,此外,遺失在東京都地鐵站的雨傘每年多達39萬把。
而在便利店,簡易塑膠傘僅售500日元(約合人民幣25元),但更多的是1000日元、2000日元的雨傘,日本的雜貨店、百貨店和超市等所有地方都出售雨傘。價格昂貴的雨傘會達到1萬日元左右。
在英國等地,銷售雨傘的地方原本就很少,據説要到高級專賣店才能買到雨傘,而在日本,則是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能買到雨傘。
在電視採訪中,對於「家有幾把傘」這一問題,很多人回答説「有7~8把」、「10把以上」和「20把」等等。如果是3口之家,家有10多把雨傘是司空見慣的情況。我數了一下家的雨傘,正好是10把(如果包括遮陽傘和折疊傘,就達到20把)
在梅雨季節,希望享受雨傘的時尚。雖然家已經有很多傘,但如果看到設計精美的傘,仍然不由自主地購買。這樣的日本女性大有人在。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