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喜歡東京日本橋、人形町一帶的朋友,也許不清楚這裡和大阪的堺市,其實很有歷史上淵源。數百年前,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城之初,曾有計劃的吸引一批來自關西的移民東進,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於當時的工商大城,堺市。因此,當我散步在堺市感受時光的況味之際,彷彿也像溯源一回江戶的源頭。
明治44年(1911年)開通的阪堺路面電車,主要分成兩條線路。一條是阪堺線;另一條是上町線。主要貫穿堺市中心部,也是行經最適合散步區域的是阪堺線。只要購買阪堺電車一日乘車券,就可以在一天之內隨意途中上下車。
對不少觀光客來説,到堺市的主要觀光地可能多半是參觀各歷史古墳。然而更吸引我的路線,卻是潛入老街坊裏的日常散步。我的堺市散步路線是從阪堺線的「高須神社站」下車,集中在高須町、櫻之町和綾之町這一帶的街衢。
高須神社是過去自此居住的芝辻家子孫,於1681年所創建的神社。16世紀到17世紀初,堺市曾集中了許多學習西方製作彈藥火炮的人家。其中的芝辻家,曾為德川家康貢獻不少鐵炮製作的需求,這塊地就是當年德川家康為獎賞功績所贈與的。如今寧靜的神社境地,藏在民宅之間,收束著一段風光的史跡,早已融入居民的生活風景。
腳步離開高須神社後,走進鄰近的窄巷裏。現代建築的民宅中,迄今仍混雜著日式老屋。老派的山崎理容院仍健在,門外或許曾被嫌為不合時宜的招牌,撐過幾個世代,如今沐浴在熱愛復古的文青眼光中,竟又翻轉成一種風潮。
途經「朝日糖果子鋪」,別忘了進去挑幾分零嘴再上路。個人偏好包裹柚子口味「求肥」(麻糬)的「泉州一」。薄燒口感的餅皮,引出清香的柚子內餡香味,自1922年開業以來,已成為朝日堂的招牌名産。
步伐前行,將經過古跡「鐵炮鍛治屋敷」。作為江戶時代前期的鐵炮生産地,這一幢殘留下來的老屋,如今是全國最老的鐵炮工廠建築。雖然內部已無法參觀,但光是仰望建築外觀,古色古香的氛圍也頗有情調。
可以走進參觀的堺市歷史老屋,是不遠處過去作為經學的佛教寺院的「清學院」以及「山口家住宅」。山口家住宅如今身兼堺市立町家歷史館的角色,踏進門宅,可以看清堺市町屋的時間光譜,也能夠親身領會過往人家的居住風情。
距離山口家住宅不遠處,也就是阪堺電車「綾之町站」附近,有一條短短的拱廊商店街,名為綾之町東商店街。昭和三、四十年代(西元1955~1965年代前後),這裡曾繁華一時,如今多半隻剩下鐵門深鎖的店家。人煙稀少,只有偶爾等候電車平交道的路人,被挽留住腳步。略顯寂寥的氣氛中,倒還是仍有幾間商鋪夾縫中求生存。午後,年邁的老闆坐鎮著,忍不住打起瞌睡。像在光陰的版圖上,一枚努力鎖定不動,卻終究鬆開的圖釘。
亦有一些歷史古跡,現在仍繼續著商賣生意。喜歡點線香的朋友,我想絕對不能錯過明治20年(1887年)就創業的百年老店「薰主堂」。很驚訝第三代店長北村欣三郎這麼説:「提起線香,很多人都直接聯想到京都。其實線香的發源地,在大阪堺市。」一走進古風洋溢的店裏,必然更能感受到道出這番話的驕傲。傳統線香工藝的源頭,舉手投足之間,都凝聚著和風文化的精髓。
沈香的氣味,充滿療癒。即使是古老的東西了,如今仍對緊張忙碌的都會人,有著意想不到的舒緩功效。跨越時代的好東西,像堅持著職人技法的薰主堂,讓人在心底默默盼望著,不要斷絕啊,就這麼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去吧。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5部以上。近作為遊記《愛的魔幻旅行》、《東京,半日慢行》、《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