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日本漢字趣談:日本沒有不可翻越的山巒

莫邦富的日本管窺(163)日本漢字趣談:日本沒有不可翻越的山巒

2017/09/01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拙著《鯛與羊》在中國國內出版後,引起了不少領域的朋友的關注。不久前,有位做花式便當的朋友來我這裡作了一個對談式的採訪。

 

      在對談中,我通過食材的名稱等對中日飲食文化、大陸與海洋文化作了對比,並介紹了在有關食材的漢字裏所隱藏的反映民俗和歷史變遷、風土人情的「達文西密碼」。

 

      比如説,後漢許慎(58?-147?)編寫的《説文解字》一書中將漢字的造字方法分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大類。其中的會意字是把兩個獨體字組合起來形成為一個新字的造字方法。明(日+月)、林(木+木)等這類字的典型事例。

 

      漢字傳到日本後,解決了古代日本人的文字記錄的大問題,但是沒有完全解決其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所有問題和需求。比如,許多魚無法用中國已經創造的漢字來表達,因為漢字中沒有那麼多可以對應的文字。

 

      於是,日本人在掌握了會意字這樣一種便利的造字方法後,為了滿足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需求,就大大發揮地造出了許多在中文裏不存在的漢字。這些日式漢字在日本被稱作為「國字」。

 

      比如,近年中國人很喜歡吃的「銀鱈魚」的「鱈」字,日本古典《安齋隨筆》就明確指出:「字典中沒有這個漢字,因為這是我國造的字。…中國沒有鱈魚,故無此漢字。」

 

      有一種魚冬天時最好吃,於是日本人就用「魚+冬」的構字方法,造出一個「鮗」。

 

      而由「魚+神(指雷神)」組成的「鰰」則指雷聲轟鳴時愛聚集在海邊的一種魚。由「魚+暑」構成的「鱪」則是一種分佈在溫暖海洋中的魚,在日本本州中部以南較多。

 

      日本的山相對沒有中國的山那麼高,所以日文中表達山的詞彙也就相應地少了一點。日文中的「みね(mine)」既表示山頂銳利聳立的「峰」,又代表山頂寬闊排列的「嶺」。

 

      由於日本的山相對沒有中國那麼峻險,也就産生不了「愚公移山」那樣要拿地理環境來開刀的成語。又因為日本沒有不可翻越的山巒,反而出現了希望能有文字可用來表達「可翻越的山峰」這樣一種需求。於是誕生了「峠」這個字。這又是一個漢字本家的中國不存在的字,我也不知道在中文中應該怎麼念?

 

      《日中辭典》等許多字典都解釋不好這個字,有把它翻譯成「山巔」「山頂」「山口」「山嶺」的,也有主張可譯為「埡口」「山卡」的。

 

      其實,峠的位置並不一定在「山巔」或「山頂」,也不等於「山嶺」,雖然有些近似「山口」「埡口」「山卡」之處,但又不完全一樣。有人把日本電影《あゝ野麥峠》翻譯成《啊,野麥嶺》,只能説譯得神似而已。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實還可以補充指出,一方水土還造出一批文字呢!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 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7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50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