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91)40歲還在發展的人和不再發展的人有何不同?
2018/01/0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大家好,新年快樂!!
按照日本人的習慣,迎來新年之後,要講述一年的抱負。此時經常被引用的是,日本人崇拜的孔子的《論語》。
其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在新年致辭等各種場合都得到引用。
尤其是40歲的「不惑」,對於日本人來説,已經成為人生的目標,但在壽命令人吃驚地延長的今天,40歲還只是人生的一半。因此,很多人非但未能不惑,反而「感到困惑」。面對在本應無惑的年齡、卻感覺困惑的自己,逐漸感覺焦慮。我本人就是如此。
但試著想一想,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達到80歲以上,40歲還只是一半,今後還能做任何事。
作為日本著名作家糸井重裏在自己的主頁上這樣説。
「對我來説,40歲是30年前。當時猶如進入了黑暗的隧道,感覺非常痛苦。真是感覺絕對不想回到那時」
那麼,40歲到底是什麼樣的年齡呢?
「在夫妻關係、撫養孩子、照顧父母和自己的疾病等各個方面,都無法繼續像過去那樣。同時還是開始感覺無理可講的時期」
對於非但未能不惑、反而日趨「困惑」的自己感到焦慮,或許就是40歲。
糸井在40歲之際,像下面那樣跨越了困難。
「我處處留心,意識到將一切歸零。在工作上,不再是什麼內容都接,而是進行嚴格挑選。當時,因工作而來接我的車出現在面前是理所當然的,但我決定加以拒絕,選擇乘電車」
「喜歡上釣魚也是在那時。在130人參加的比賽中,勉強能排到第80名左右。第一次躍居第8名時,高興得流出淚水。選擇愛好或其他事都可以,雖然不能輕易拿到第1名,但在40歲找到感覺興奮的事,將對之後的人生産生巨大影響」
在某種意義上,40歲或將決定人生的後半部分。
帶著這種想法,我逛了日本的書店,發現「40歲」成為關鍵字的書籍很多。其中,引起我興趣的是,「40歲還在成長的人和不再成長的人」這句話。
人才顧問田中和彥在接受雜誌的採訪時表示,如果到40多歲還想成長,「具備‘只有40多歲’這種意識至關重要」。
「按足球比賽來説,40多歲是前半場結束,後半場剛剛開始。是為了取勝而仍必須進攻的時候」
田中表示,重要的是,針對以下項目能否回答Yes。
○如今,是否有具體的目標?
○是否有最近1~2年新掌握的技能、擴大的人脈?
○如果在街上遇到熟人,自己是否主動打招呼?
○在公司和部門內,早晨上班第一個到單位的情況是不是很多?
○工作是否並非從「雖然不想做、但比較輕鬆的工作」開始,而是從「雖然很難、但想去做的工作」開始?
○被周圍的人稱為「很有朝氣」、「真年輕啊」的情況很多
○在公司裏對擦肩而過的部下打招呼
○具有適合自己的恢復精神的方法
○具有年齡相差10歲以上的朋友
等等。
對於Yes較少的人來説,「從40多歲開始好轉的希望渺茫。需要根本性的意識轉變」,要加以注意。
田中表示,人能否抓住機會,並非取決於命運,而在於概率。
「即使40多歲,平時也不能放棄踏出新的一步的努力。如果休息日悶在家、去喝酒時總是和平時那些人、去常去的店,就不會發生任何積極變化。只有具備自己積極跟別人打招呼的姿態,遇到機會的概率才能提高」
的確如此。我也必須改善懶得出門的毛病。
另一位顧問則提到了40歲還在發展中的人和不再發展的人的差別。
下面從中列舉一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