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24)【北陸】快閃富山(2)全都為了隈研吾
2018/01/10
對我來説,大樓從外觀到內在,都是視覺的饗宴。外觀部分,隈研吾以御影花崗岩、玻璃和鋁等不同建材組合使用,在日光藍天的映射中,呈現出巒峰疊嶂的景象。一踏進室內,隈研吾便以擅長的建材讓木條彼此交錯,營造出的視覺效果,劃破了空間的限制性,突圍而出一片極具魄力,且充滿層次感的碩大場域。內部巨大的環景空間,使用的木材來自於富山産杉木,片片疊合出有如百葉窗的層次感,室外的燦爛陽光就從這些縫隙中篩落而進,因自然光的照耀而感到生氣蓬勃。
![]() |
隈研吾以擅長的建材讓木條彼此交錯,營造出的視覺效果,劃破了空間的限制性 |
在「富山市玻璃美術館」部分,展示著從富山在地作家到國內外藝術家的現代玻璃藝術作品,不只有常設的玻璃展,特展空間也展示其他形式的藝術作品。美術館的企劃主題展間集中在三樓,常設展示間則在四樓,五樓和六樓則有更大的美術館展場。二樓的美術館商店可買到館內的紀念商品,當然也有富山市職人與日本各地工藝達人的精緻玻璃設計小物。
在「富山市圖書館」部分則是培養當地市民借書與閱讀習慣的地方。兩者合而為一的空間,讓「TOYAMA KIRARI」成為市民體驗藝術和閱讀的交流空間。圖書館空間可自由進出,即使沒有圖書證也沒問題,雖然不能借書,但可以拿著喜歡的書刊在館內閱讀。館內設置許多可供閱讀的桌椅,平日午後,總是成為當地學生們在下課後的自習場所。另外,二樓美術館商店旁的FUMUROYA CAFÉ亦是市民的休憩場域,環狀落地窗搭配潔白桌椅與杉木地板,相互協調著,窗明几淨好心情。
我尤其熱愛整個市圖中「標示」的立體字型設計。包括一樓入口處的大樓名稱、男女廁所、飲水機的指標、樓層指標,還有最重要的書架分類(如雜誌、視聽覺、情報檢索等)標示,全以白色管狀勾勒而出的字體充滿設計感,同時一目了然。這樣的標示設計,出現在身兼美術館的圖書館內,更是相得益彰,彷彿指標本身也都是美術展覽作品。
紙張來自於樹木,樹木與玻璃兩種看似毫無關係的質材,在隈研吾和富山市的巧思中聚合在一起。三種看似毫無關係的媒介,玻璃、杉木和紙本書籍,透過「TOYAMA KIRARI」這個平臺,最後在「人」的加入與活動中,完成了神秘的對話。
![]() |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小説《餐桌的臉》、遊記《日本・三日秘境》與散文《東京模樣》。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