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挺得下去

東京眼(310)挺得下去

2020/03/26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減少外出的日子,總是在看電視。我承認,看電視對我來説像某種工作,維持著日語的聽解水準的工作。

 

      但看著看著,也悲從中來。

 

      看日本的電視節目,終於感覺到他們的「抗疫生活」要來了。

 

      現在日本的電視節目,都沒有現場觀眾。

 

      有點冷清。

 

      日本的電視節目,觀眾在收錄現場,用真的笑聲,又或是要跟臺上的表演者一起起舞。觀眾,是日本電視節目的其中一個重心。在香港,現場觀眾是一個奇怪的「角色」。很多出席的觀眾,都會用巨型的,印有他們支援的偶像名字的燈牌去把自己的樣子遮掩。上電視好像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反觀,我在日本的電視看到的現場觀眾,樂樂大方,就算是出席女性偶像的音樂節目,穿著比較有「個人特色」的宅男,都不介意告訴別人,支援偶像,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

 

      這就是港日文化差異。

 

      小時候,有家人很迷張國榮。在電視看到她出現的時候,母親就會大發雷霆。在港人的文化之中,「追偶像」,是費時失事無聊人才做的事情。香港人是中國人,中國人愛説「勤有功戲無益」。我媽總是覺得,迷偶像是沒有出路的。總之萬般皆下品,把時間投放到跟讀書無關的事情她都會不高興。

 

      到我變大人了,母親也有説過,我念新聞,他也有保留。她會命我,沒要事,別出鏡。她説,舅父念大學的時候,遊行抗爭,反對天星小輪加價,被記者拍照,放到報紙上,婆婆看到,大發雷霆。類似説了一些很傷人的説話之類的。總之,在香港,上傳媒,不會有什麼好事。大部份時候,記者都不懷好意的。畢竟,好事不是新聞,壞事才有廣傳力。不論是報章年代、電臺年代、電視年代或是網路時代,也是一樣。在港人的想像中,沒要事,別出鋒頭。畢竟槍打出頭鳥,悶聲發大財,才是王道。反之,在日本,我每次都看到日本的女觀眾穿著美美的上電視,即使是在觀眾席,他們都用盡全力的去表現自己。我的學生,有些是為了迷傑尼斯偶像學日語的,當他們有機會去看錄影的時候,都會融入傳統,學好舞步,坐在席上,都不會把樣子遮蓋。上電視,對日本人而言,依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日比谷劇場街

 

      沒有觀眾的電視錄影,日比谷劇場街空無一人,本應要上映的電影都不上映了,大部份演唱會都要取消,做獨立音樂或是地下音樂演出的小演廳(live house)都不能活動了。整個娛樂界,都因為新冠肺炎的疫情而受影響。但如何才叫「不為大眾失望」?美國的百老彙把音樂劇變線上看,堂本光一的Endless Shock 在 Instagram 直播,寶塚的演出,也可以在Instagram 看到。當我再看 Endless Shock 的直播的時候,只是令我再一次感受現場演出這回事,是多麼的不能被取代。

 

      沒有觀眾的表演,如何做?對著空氣,如何表現才叫「專業」?這陣子,我也試過。對著空氣,一個鏡頭,看著一個網紅用的圈圈燈,六十個學生,校方規定不可以要求學生一定要開鏡頭(因為這樣子有機會侵犯學生的私隱。而大概是因為老師們是受薪的,所以他們的私隱就不重要了),我對著47個肯開鏡頭的學生(其他同事説,我原來是蠻不錯的了。有同事説他有24個學生,只有8個會開鏡頭,回應他的提問),我每次上完課,兩小時的課,我都會好像虛脫一樣。因為,你的能力大多沒有得到回應,你從不知道在鏡頭的彼岸,那個人究竟在做什麼。

 

      那天上課後,整天難以再做別的事情。一天在耍廢,把一個月沒有看的電視節目看完。看到日本電視臺(NTV)的《月曜夜未央》。女(!)主持松子Deluxe 對男(這個男是真的!)村上信五説:「你真是偉大呢?」言及的,是村上在只有工作人員的錄影廠,也可以用盡全力的去主持演出。反之松子就説,由於沒有現場觀眾,她只可以用上三成的力氣:「沒有被看見,真的沒有力氣去做。」村上的回應就説:「為了電視機旁邊的觀眾呀!」松子的回應是:「你真偉大。」

 

      在這個時候,這個根本不正常得好像要把所有人都迫瘋的時候,這種「專業」,不知道是偉大,還是性格使然。我還是150%的精力在運轉,希望我的學生好像要學到一點事情。對著空氣,自顧自的,以為自己在説一些很重要的事。雖然冷清,雖然用的火力比平常要猛要強,我都會撐下去。

 

      畢竟,疫情會過的。我們要相信。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8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