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336)一個信字
2020/10/1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在日本唸書的時候,認識了一些娛樂圈中人。跟一些日本的偶像級明星的經紀人吃飯之前,我也不知道原來有很多事情,經紀人要做的。
這陣子,因為疫情關係,很多偶像都不能使用過去十年的 AKB 商法。 AKB 48 也搗毀了日本人對偶像的認知及想像。
「可以見面」的偶像勾起粉絲們的興趣(資料圖) |
80年代的偶像,是在雲端的存在,也有種現實的。如在《死亡筆記》中擔當死神的配音員的Peter(池畑慎之介),初出道的時候,以Peter Pan 的姿態出現,就是一個「中性」偶像。那時候,有説他的工作人員,連他上洗手間,都要好好的打點,不能讓人知道,他究竟去的,是男洗手間還是女洗手間。偶像,理應就活在非人的世界。但自從AKB 商法出現後,很多人都説,那是「可以見面」的偶像。對我們這種,早就覺得要見歌手,就去看演唱會,完了演唱會就在紅館門外等等,都會見到真人。
我的日本經紀人朋友K君説,很多時候,他們的粉絲都會送一些食物,但他們都不會接受的。因為有些狂迷粉絲,會想出很多奇怪的慾念,如把一些不應該在那些食物中出現的細胞、液體、毛髮等等的東西,摻進食物之中:「聽過一個前輩説過,有一個宅男把一些不應該加入的毛髮加入去情人節的『手作』巧克力之中,然後送給那個藝人,嚇得那個藝人,有一段小時間,都不敢觸碰粉絲送的禮物。」
愛有很多種形態,或許我們都知道。偶像和粉絲之間,也有很多種相處模式。
在香港或是曼谷,我卻看到很多別種形式的狀態。香港的歌手都很習慣收粉絲送的禮物。有一個男歌手,比較稔熟的時候,也會跟我聊一些心事。曾經,他帶著一盒粉絲送的東京手信,去找他的親密朋友。卻不小心,或有意無意的被記者發現,就上過一次封面。那一盒,是東京的名産「芝麻蛋」(ごまたまご)。在那個封面故事中,那位明星及其友人,都有吃到那一盒小甜點。而曼谷的朋友,就更好像有另一種的「文化」。他們的粉絲,會安排一些美食車(food truck)到拍攝現場,去請在場的所有員工及明星同業吃東西。我不知道,當中有幾多的物流溝通安排。收到食物/禮物後,偶像們都會很懂事的把心意放上instagram 給大家看。每次,不同的明星的粉絲送上的食物,永遠都沒有「撞板」的。男主角的粉絲送了主食pizza,女主角的粉絲不會送上主食泰式炒飯。反之,大家都會靈活地互補走位。安排的美食車派發的食物,都有清晰的層級的分別。主角就會送主食,配角,較年輕的,被視為後輩的明星們的粉絲,就會送上薄餅甜點,冰淇淋等等,必需要在合適的溫度吃的東西。
究竟在一個怎麼樣的狀態,我們才會吃陌生人給我們的東西?又要有幾多的信任,才會覺得那個自稱粉絲的陌生人,不會害自己?在電臺工作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很忠實的粉絲,會送食物給主持人。在疫情之前,我偶爾代班的早晨節目也會搞派對,請各位民間廚神聽眾到電臺的空地,分享食物。回想過來,以日本人的理解,又或是小時候父母的教誨來看,這樣子的信任,是最珍貴的吧?
「有嗎?我們小時候都會在生日那天的早上,在家中煮好食物,再給一些和尚,做功德。」我的泰國朋友説:「那是陌生人的食物嗎?是的。」
還會信任陌生人,又或是相信陌生人不會害自己,是不是一種福氣?
「是的。」泰國朋友説:「你這樣説,好像又是很真實的。」
也許沒有跟大家説過,我第一個學位念的是新聞學,第二和第三個學位是人類學。人類學對我的影響,是改變了我如何看待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改變了我對於生而為人的理解。也許以上寫的,都是一些小事,對我而言,一點也不小。借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的老師們合著的一本小書《人類學好野——關於人類的,我都想學》中,陳如珍講師一句作結:「頭一扭就能換角度看人生,眼睛一閉就可以感受世界不同的豐富細緻。」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