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以書面的形式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獨家採訪。主要採訪內容如下:
(編者注:本文由日語報道翻譯而成)
記者:您與賈西亞·馬奎斯( García Márquez)所代表的將史實與傳奇相互融合的小説創作技巧「魔幻現實主義」有哪些關係?
 |
莫言 |
莫言:我非常榮幸被稱為「中國的馬奎斯」,這是我尊敬的作家。但我認為自己的文學更適合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的評價——「幻覺現實主義」。我通過亦真亦幻和充滿幻想的描寫盡可能完美地去呈現現實。真正給予我文學營養的是同為山東人的清朝偉大小説家蒲松齡。
記者:您在創作小説時最重視的是什麼?
莫言:小説最重要的作用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很多古典和名作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為塑造了獨特的人物性格,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記者: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對您有哪些影響?
莫言:獲獎就像是在我現實生活中出現了一個巨大亦真亦幻的世界。這給我觀察世界和人類提供了獨特而可貴的視角。我正在努力以適當手法來表現這種夢幻世界和目前的生活。
記者:您認為作家的責任是什麼?
莫言:文學的作用的確具有局限性。既無法阻止戰爭,也不能讓饑餓和貧困從地球上消失。但是,我們認為文學應該向人們傳遞基本的道理。例如,人類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如果這種貪慾超過地球負荷,將會陷入嚴重後果。如果問文學能否抑制這種貪慾,那麼答案是悲觀的,但我們不能放棄努力。
記者:您如何看待日本文學?
莫言:我認為「幽玄」、「 寂」、「 物哀」等日本的文學傳統仍在持續産生影響。但優秀作家將同時從世界文學中吸收養分。我個人從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中獲得了很大啟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