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中國的市場動盪正在籠罩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而在股票市場,也在發生全球性的下跌連鎖反應。以中國為主角的世界增長故事似乎正不得不加以調整。
關注焦點一般集中於股價和匯率,但象徵市場混亂的異變還出現在中亞。以俄羅斯和中國為主要貿易夥伴國的哈薩克8月20日因難以繼續維持管理匯率制,轉向了浮動匯率制。
隨著中國誘導人民幣貶值,貨幣貶值的浪潮正在襲擊新興市場國家。如果只要簡單的解釋就萬事大吉。歐美市場相關人士之所以對中亞小國的貨幣貶值感到擔憂,是因為哈薩克同時還是原油出口國。
可以説這種情況也暗示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等資源型國家貨幣的走勢。中國需求的回落對於資源出口國正在構成巨大打擊。
事實勝於雄辯。觀察一下中國對哈薩克的貿易收支。自2010年以後,由於原油進口增加,貿易收支出現逆差。而對哈薩克來説,相鄰的中國則是重要客戶。
但到去年,風向為之一變。中國對哈薩克貿易轉為順差,至今仍延續順差態勢。這是因為隨著中國經濟減速,原油需求出現了減少。同時哈薩克貿易收支出現惡化,不得不進行貨幣貶值。
此外,中國與資源出口國眾多的非洲各國的貿易也走上了非常相似的道路。雷曼危機後中國推出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對策推高了中國經濟,成為中國從全世界大肆採購資源和能源的原動力。
此外,還成為中國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提高話語權、成立「絲綢之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原動力。但頂峰往往還是走向下坡路的轉捩點。
中國從非洲採購資源的行動已達到極限,同時對非洲貿易自2014年中期起呈現順差態勢。對於非洲各國來説,中國已經不再是外匯的供給者,而成為不斷吸走外匯的存在。
同時,中國需求減少將導致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整體出現下跌走勢,對資源型國家經濟構成沉重壓力。資源型國家在對中國以外的出口方面也正面臨大幅下滑。
此外,以資源型國家為中心的新興市場國家還背負著在貨幣寬鬆局面下不斷積累的美元負債這個炸彈。由於中國需求減少,外匯收入下降,另一方面,受美元升值的影響,負債的重壓反而在加劇。
如果現在再次發生國際貨幣危機,起火點就該在這附近。源自中國的「一帶一路」或許還是金融危機的連鎖通道。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瀧田洋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