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9月22日起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會談。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日前就存在對立點的中美兩國首腦會談的焦點和展望,採訪了中美關係專家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於鐵軍。
(編者注:本文由日語原稿翻譯而成)
記者:習主席此次訪美有何意義?
于鐵軍:因存在南海、網路攻擊、人民幣貶值等問題,中美關係正朝著壞的方向發展。兩國首腦應該直接會晤,共同為增信釋疑做出努力,習主席在這個時候訪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於鐵軍 |
記者:多數觀點認為此次首腦會談會以平行線告終。
于鐵軍:情況並沒有如此悲觀。原因是雙方認可的大原則並沒有明顯分歧。網路攻擊問題方面,習主席曾委派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以特使身份前往美國,這其中意義很深,表明了中國希望解決問題的意向。
記者:美國對中國強化海洋戰略的擔憂加劇。
于鐵軍:美國擔憂的是該國對同盟國履行的防衛義務受到威脅。中國在閱兵儀式上展示的武器表明美國所説的「反通路/區域拒止(A2/AD)」能力提高。雖然這是對美國的挑戰,但並沒有説要把美國從西太平洋排除出去。中美之間存在的一大問題是互不信任。要消除兩國之間的不信任,最好的方法就是最高領導人舉行會晤。
記者:中國將如何消除美國的擔憂?
于鐵軍:就算中國認同(海上航行自由等)原則,要進行根本性的改變也需要很長時間。以前存在的智慧財産權問題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改善。西方各國指責的人權問題方面,至少中國已經把人權保護條例列入憲法。會逐步推進調整。
記者:兩國首腦會談有望取得哪些成果?
于鐵軍:估計防止兩國發生空中軍事衝突的措施及經濟方面會達成多項協議。不過,這不足以改變中美關係的趨勢。估計會在短期內營造出改變兩國關係的環境。雖然經濟方面中美投資協定會産生促進作用,但其過程會像加入WTO一樣艱難。
記者:美國總統大選被指會對中美關係産生影響。
于鐵軍:共和黨指責民主黨的對華政策,民主黨內也有人批評歐巴馬政權的政策。未來一年半,估計美國的對華氣氛都不會很好。不過,不管哪一方在總統大選中獲勝,美國的對華政策都不會發生明顯變化。中美關係發生根本性改變的可能性很小。
記者:美國對中國挑戰現有國際秩序懷有戒心。
于鐵軍:(現有秩序)需要根據勢力格局的變化作出調整。不是建立新秩序,而是進行調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是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亞洲開發銀行無法滿足其他國家的資金需求而創立的。不過,新興勢力與已有勢力和平解決變革問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記者:估計中國經濟也是兩國首腦討論的議題。
于鐵軍:中國無法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增長放緩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國需要與美國和日本合作來克服困難。為南海島嶼問題浪費勞力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人民幣的國際化和減少干預的大方向已經確定。美國之所以擔心,是因為中國的做法不透明,過於突然。
于鐵軍:中國外交政策及國際政治方面的專家。北京大學博士。47歲。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 永井央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