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東芝旗下核能子公司西屋電氣(WH)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睿德(Danny Roderick)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等媒體的採訪。西屋電氣在大規模減損處理後,將加強中國業務作為經營戰略。為了強化在當地的業務基礎,羅睿德表示:「對於與中國的反應爐製造商、建設以及相關設備企業的合作,我很感興趣」。
羅睿德提到中國時表示,「在全球範圍內的潛在需求最強」,顯示出重點開拓中國市場的意向。目前,西屋電氣在中國的三門和海陽共獲得了4座核電站訂單,「有望在中國再獲得10座訂單」。
作為中國戰略的關鍵,羅睿德列舉了與當地企業的「合作關係」,並強調為了使接受到的訂單儘早開工建設,與中國當地企業的合作至關重要。目前,很多日本企業為西屋電氣供應設備,但今後很可能將與中國企業展開競爭。
此外,羅睿德指出,在「印度、保加利亞和波蘭」等地爭取核電站訂單的活動日趨積極,對於到2029年度達到64座的目標顯示出自信。
但實際上,西屋電氣的核電站訂單自2008年5月以來處於中斷狀態。自日本3·11大地震導致東京電力福島第1核電站事故以後,核電的商業環境變化顯著。此外,西屋電氣的融資環境也在惡化。4月26日,東芝重新評估了西屋電氣的業務價值,進行了約2600億日元的減損處理。
在被問及對減損處理的看法時,羅睿德表示自己的立場無法對東芝的活動做出評價,「西屋電氣的業務不會受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稻井創一 奧古斯塔(美國喬治亞州)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