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的國際仲裁庭7月12日作出了有關南海問題的裁決。在裁決之後,如何才能推動問題的解決呢?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新加坡外交官比拉哈里·考西坎。
 |
比拉哈里·考西坎 |
比拉哈里·考西坎:仲裁庭就南海問題作出的裁決在預期之內。雖然法律立場十分明確,但是該問題無法通過法律解決。我們能做的是通過現實的選擇來解決問題,所以需要的是外交努力。
當事國的反應比較克制。菲律賓沒有誇耀勝利,向中國釋放出開展對話的信號。中國雖然顯示出激烈的反應,但是這是順應國內輿論而作出的反應,也沒有拒絕對話的姿態。美國也很明顯就避免産生誤解與中國達成了共識。
鄧小平在擔任副總理時期曾就尖閣諸島(注:中國名釣魚島)的問題提出擱置爭議,以改善中日關係。可以説這是處理南海問題的選項之一。當然這並不代表放棄裁決結果。
菲律賓與中國開展雙邊談判,不會破壞與東盟(ASEAN)的合作。主權紛爭本來就應該在當事國之間解決。
圍繞主權問題,大國的態度將對該地區産生重大影響。現在球在中國一方,但是不能忘了東盟與中國的關係不僅僅是南海問題。亞洲國家必須與中國共存。這不僅僅是東南亞的問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新加坡 吉田涉 匯總
比拉哈里·考西坎:曾擔任新加坡駐俄羅斯大使等職務。擔任新加坡外交部副部長至2013年。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